來源:早報
而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白人和她這樣的外國人絕對不會去吃食閣......白人和外國人還經常去吃的,特別是一些有名的攤位門口,還專門擠滿了慕名打卡的外國遊客。
可能也只有她這樣的「人上人」,才覺得食閣/小販中心不能滿足個人溫飽需求吧。
說實話,食閣就是新加坡人日常的一部分,而不是什麼讓人以「不吃」為標榜自己優越感的踏腳石。

7)新加坡的「不人道」,是誰定義的?
在提及人道主義之前,讓我們來談談新加坡的雙職工現象吧。
新加坡的雙職工夫妻比例從2010年的47.1%增加到了2020年的52.5%,這都要感謝新加坡完善的幼兒託管和女傭的付出。
讓更多的父母可以解放雙手生育後回到工作,不需要夫妻小兩口一方犧牲自己的事業,更不需要公婆爺奶過來照顧犧牲他們的退休時光。
如果上升到人道主義,那麼又有誰來為那些困在家庭中無法施展拳腳的父母們談人道呢?
讓準備退休的老一代過來照顧孩子,美其名曰享受天倫之樂,難道就是人道麼?

而老年人繼續工作不人道就更無從談起了。
新加坡政府的確將在2026年7月1日上調法定退休年齡和重新僱傭年齡各1歲,分別是64歲法定年齡退休和69歲重新僱傭年齡上限。
但在另一方面,很多新加坡年長者其實並不是都想呆在家裡,子女不能總在家裡覺得孤獨寂寞、或是想找一份工作繼續接觸社會。
椰子曾經採訪過一些老人,上班對於他們來說不僅僅是養家餬口,也是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
其實綜上所述不難看到,新加坡真正的魅力,只有當成為國民的那一刻才能真正體會。
不少網上仇新加坡的言論,有不少其實都和這位作者一樣,一方面無法融入本地社會,更潛藏著偏愛西方文化的思想,因此對新加坡有一種莫名其妙又高高在上的鄙夷:
拿著歐美生活的錢、頂著東南亞的太陽,看著下南洋時期的文化,不值得不值得——於是吐槽、於是優越、於是說著「新加坡很好,再也不來了」。
這合適嗎?這公平嗎?這難道不是充滿了偏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