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关税问题冲击全球经济时,不法分子则利用起来行骗:
骗子主要是利用一般人可能不太了解的关税政策,从而以假信息等方式,让受害者感到惊慌和恐惧来骗钱。
如果你收到这些关税、退税等相关的短信、邮件,请立即删除,一秒钟都不要犹豫!

1、骗子假冒关税局发“退税”通知
今年初,新加坡关税局就在Facebook发出通知提醒:
有骗子冒充关税局发出“退税通知”邮件,要收件人选择银行转账或信用卡等退款方式,并点击链接领取退回的税款。关税局澄清,邮件不是由当局发出,当局也不会用任何链接处理资金交易。
当局提醒,如果公众收到此类可疑邮件,务必仔细核实发件人地址,即使发件人名称看似包括“customs”或类似字样也要多加谨慎。
关税局强调:“新加坡关税局的官方电邮地址均带有@customs.gov.sg域名。我们不会使用Gmail、Yahoo等个人邮箱发送官方信件。”
如果你遇到突然索取金钱和个人资料的指示,请务必保持警惕,同时向新加坡警察部队SPF通报这类可疑行为。

图/来源于customs,联合早报,侵删

2、以“关税战”为噱头,出现的4种骗局
5月20日,新加坡警察部队和新加坡网络安全局联合发文:近期与关税相关的发展可能导致针对本地个人或机构的诈骗案出现。
当局说,其他国家的报告显示,不法之徒可能利用关税战带来的不确定性诈骗。例如,不法之徒以关税为由,实施投资诈骗或电子商务诈骗,乘受害者不注意时引诱他们上当。
以“关税战”为噱头,可能出现的4种骗局有,投资骗局、商业相关骗局、网上购物骗局和冒充政府官员骗局。
下面,分别举例进行说明:
投资骗局:不法分子可能自称有关于关税的“内幕消息”,从而诱导受害者投资各种产品,承诺必会取得高回报等。
冒充政府官员的骗局:骗子可能冒充本地或国际机构人员,假称因关税政策调整,受害人必须缴付额外税务。
商业骗局:骗子会针对商业目标例如进出口企业,实施钓鱼诈骗。他们可能发送钓鱼电邮给企业员工,称由于关税政策改变了,它们可提供协助,让对方快速下载电邮内的附件或链接以便做出修改。
其实,这些附件内含恶意软件,可让骗子盗取信息。

图/来源于customs,联合早报,侵删

3、出入境时,骗子要求付费让包裹放行?
新加坡关税局在Facebook发文,近来留意到有骗子冒充关税局,要求公众支付一笔钱,以便让被扣留清关的包裹“放行”。
此前有案件发生,诈骗团伙伪造官方文件,要求公众支付费用让包裹清关,新加坡关税局提醒公众慎防这类骗案。
关税局强调,当局不会要求公众支付任何费用,以换取让货物放行,附有关税局标志并要求付款的信件极有可能是伪造的。此外,关税局不会经由个人电邮或其他非官方电邮域名,发送这类官方信函。
如果有疑问,可以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查明真伪。遇到突然索取金钱和个人资料的指示,也应保持警惕,同时向警方通报这类可疑行为。

图/来源于联合早报,侵删

4、遇到关税骗局,怎么办?
如果你遇到“关税”等不确定的信息、邮件,可以在ScamShield网站了解有关诈骗的最新信息。
在怀疑遇到“关税”骗局时,可向警方或网安局旗下的电脑紧急反应组(SingCERT)举报。
关税局建议:公司企业建立诈骗举报机制,让员工知道应如何举报可疑活动,以便更迅速且有效地应对潜在诈骗行为。公司企业应为员工进行反诈骗相关培训,让他们掌握最新知识,避免坠入骗局。

图/来源于customs,侵删

5、网络钓鱼再出新招,“账单”诈骗多发
此前,新加坡警察部发文,自2023年1月31日短信发送者身份登记系统(SSIR)推出以来,未注册的发送者会自动被标记为“潜在诈骗”。
与陆路交通管理局相关的网络钓鱼诈骗案件也因此显著减少,但犯罪分子却转用其他方式实施诈骗。
去年12月,仅一个月,新加坡警方共接获至少17起与陆交局有关的网络钓鱼案件,受骗者损失超过3.3万新元。
受害者会在网上短信应用收到自称是OneMotoring或者陆交局的信息,声称受害者有未支付的账单。这些信息通常还会带有时间限制来制造紧迫感,并附上恶意链接。
受害者点击链接后,就会被要求输入信用卡或借记卡信息、个人信息或其他敏感信息,他们往往在发现信用卡或借记卡上有未经授权的交易时,才意识到被骗。

图/来源于customs,联合早报,侵删
如果你遇到这些“关税”、“退税”、“账单”等可疑的短信、邮件,请在关税局网站核实并向警察部队通报,一旦发现造假,请立即删除短信或邮件!
千万要谨慎,保护好自己财产安全。
注:参考资料来源于新加坡关税局,网络安全局,警察部队,联合早报,综合公开新闻报道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