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佛系抗疫”最后还是崩了!当地华人细细告诉你发生了什么

2020年04月07日   •   6万次阅读

在“联合早报网”[3]一篇文章里,新加坡政府跨部门抗炎工作小组组长黄循财认为,民众减少社交接触的步伐太慢了,不少人还是到夜店聚会,而新感染人群都可能在其中出现。“病毒不会等我们,它会继续散播,随时都可能暴发……所以我们得采取更果断的举措。”

零售商场和景点等虽然不必关闭,但得确保公众不会密集接触,每组不能超过10人,排队也得确保有至少1米距离。景点表演和博物馆导览等也得暂停。

餐饮业可以继续营业,因为国人“仍然得吃饭”,但前提是遵循早前列下的安全距离规定。

我的个人观点是,新加坡不想一刀切地完全禁止所有聚会,因为如果这样做,会导致很多中小餐馆、酒店无法维持经营。新加坡政府还是想要尽量确保经济活动能够进行,所以才将聚会人数限定为不能超过10人,而包括生日庆祝、婚礼、葬礼等在内的活动,只要不超过这个人数,都不会被限制。

3月26日:

实施更严格的安全社交距离措施

政府宣布从3月26日11时59分至4月30日,实施更严格的安全社交距离措施,主要是以下两项规定[4]:

1.居家隔离令 (14天),以下几类人会收到:

所有返回新加坡的居民,都会收到居家隔离令。

所有从英国和美国返回新加坡的居民,都会被安排在政府指定隔离设施隔离14天。

所有收到医生开具5天病假证明的,证明他有呼吸道症状的。

所有收到居家隔离令的个人,在14天之内,严禁出门,违令者将被处以最高1万新元的罚款,或坐牢最高6个月,或两者兼施。

2.安全社交距离令

取消超过10人的聚会(学校和工作场所除外)。

所有公共场所采取措施保证公众不会密集接触。

我的观察:

关于安全社交距离,主要有两点:

一是控制入场人数,我看到很多商场和店铺门口,都会控制进店人数。

二是划定安全社交距离,餐厅的地上都画了线,排队时两人间隔保持1米;餐厅的桌子间隔距离要在1米以上,限制同时用餐的人数。

3月27日:

学生每星期将有一天在家学习

学校从4月1日起,开始实行“每星期将有1天在家学习”[5]。

小学生每周三在家学习,中学生是每周四,初院生(相当于国内的高中)则是每周五。这项安排不影响教育部幼儿园。

暂时是每周1天,如果疫情严重,可能会增加天数。

小结

总的来说,新加坡政府出台上述措施的目的,我想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为了减少输入型病例入境;

二是如果不能拒绝入境(本地公民和永久居民),就尽量减少输入型病例传染给其他人的风险;

三是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从而降低社区传播的风险。

新加坡政府在前期抗疫期间,被各界批评过于“佛系”(当然也有赞许的声音),我想是因为政府一开始过于相信人民的自觉性。

在前一阶段,政策多为劝说式为主,例如,规定有感冒、发烧等疑似症状的人自行去看医生,并在家自我隔离;提倡人们自觉加强保持个人卫生,来防止病毒传播。

新加坡卫生部长颜金勇在3月10号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可以看作是政府从佛系抗疫,逐步转变为强力抗疫态度的标志。

颜金勇在会上较为严厉地指出,个别人在身体出现疑似症状的前提下,仍然继续参加社交活动,这一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很多本地社区传播病例的主要原因。

3月24日,颜金勇则提到,每天仍然有大约1000人继续出国旅行,这无疑增加了其他新加坡居民的染病危险。因此,从3月27日开始,凡是不听从劝阻、从新加坡离境后又入境的人,如果在入境14日内感染肺炎,所有的治疗费用自理,而且不能使用任何政府津贴来支付。政府近期也增加了对违反抗疫措施的罚款和监禁的惩罚力度。

在如此的强力举措之下,新加坡民众普遍加强了自我防护,往日在中午吃饭时间拥挤的大排档,如今人流已经非常少,很多民众开始选择打包食物,大部分民众也能自觉与他人保持更远的距离。

(3月25日,新加坡的大排档里,座位上有明显的标识,告知食客“隔座入座”。但戴口罩的人还不太多。作者供图)

公共场合戴口罩的人有所增加,但依然不多,我认为主要是口罩供应量短缺。但随着中国疫情得以控制,口罩的使用量和需求量降低,相信会有更多的口罩出口到新加坡来。

另外,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推行在家办公,或者AB轮班制度,这样也减少了上下班途中,在办公室环境中可能产生的传染。

新加坡当前的抗疫举措能起到多大作用,能否保住之前的“胜利果实”,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

https://www.zaobao.com.sg/znews/singapore/story20200330-1041210

[2]

https://www.businessinsider.sg/70-of-singapores-new-covid-19-cases-the-past-3-days-were-imported-and-most-were-singapore-residents-and-long-term-pass-holders

[3]

https://www.zaobao.com.sg/znews/singapore/story20200325-1039810

[4]

https://www.moh.gov.sg/news-highlights/details/promulgation-of-regulations-under-infectious-diseases-act

[5]

https://www.zaobao.com.sg/znews/singapore/story20200328-1040735

来源:本文为腾讯医典独家稿件,二次转载请联系微信公号“腾讯医典”(Dr_TXyidian),作者:周聪(腾讯医典驻新加坡特约作者)

上一页
2/2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6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新币攻破5.6关口!大选倒计时,抢占政策+汇率“黄金交叉点”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阅读
黄循财:外国人、游客、高收入群体其实在补贴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