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屋局何时可强制收回单位 屋主是否能提出上诉?

新加坡政府组屋
图: iStock
由于组屋屋主未达到最低居住年限(MOP)规则,建屋发展局在过去约五年内强制收回21个组屋单位。在最低居住年限期间,无论是直接向建屋局或通过转售市场购买组屋,屋主在那五年内都不能出售、出租整个单位,或者投资私宅。但是,若有人无视这些规则将会面对什么惩罚?建屋局何时可以发出强制收回令?屋主是否能提出上诉?
多少单位被建屋局强制收回?
在去年年底,建屋局在答复《8视界新闻网》询问时透露,该局知道有空置的预购组屋单位在公开市场求售,当中包括被媒体报道的案例。其中一起案例是位于义顺的预购组屋单位,该单位空置了八年后被出售。
自2017年1月至2022年11月,共有53个组屋单位的屋主,因为在最低居住年限期间没有亲自入住其单位,而被建屋发展局采取执法行动;当中的21个单位被强制收回,其余则面对罚款或接获书面警告。
建屋局何时发出强制收回令?
新传媒英文新闻网CNA报道,根据条例,如果屋主或其配偶不再居住在该单位,建屋局可以强制收回该单位。
如果单位被用于租约规定以外的用途,而没有得到建屋局的书面批准,单位也可能被收回。
如果屋主允许授权居住者之外的其他人在组屋单位内居住,也可能被收回。
屋主如果在申请中或在购买单位时提供虚假或误导性的信息,也可能被当局强制收回单位。
那些未经建屋局事先许可而出租其单位或部分单位的屋主,也可能面临执法行动,建屋局也可能收回其屋主留下的空置单位。
如果屋主不再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建屋局也可以收回单位。
法律还规定,如果一个单位的租金或任何款项在到期后的三个月仍未支付,并且当局已向屋主发出书面通知,建屋局可以强制收回该单位。
如果屋主确实面对情况,无法在最低居住年限期间在单位里居住,例如离婚或分居,医疗原因或被派往海外工作,都应写信给建屋局寻求豁免。当局将根据个案的情况进行评估。
强制收回令发出后下一步是什么?
当建屋局打算强制收回一个单位,必须向屋主发出书面通知。
在通知送达后,屋主必须在30天内把他们的物件搬走。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建屋局在收回单位时受到反对或阻碍,当局可以采取必要措施,包括报警将住户赶走。
如果屋主未能清除他们在单位的物件,建屋局可能会扔掉这些物件或将其出售。被收回的单位将在剩余组屋销售活动(Sale of Balance Flats)中出售。
会有任何补偿吗?
当一个单位被强制收回时,建屋局决定赔偿数额。
在答复CNA询问时,建屋局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其赔偿政策会考虑各种因素,如侵权行为的严重程度和案件的情况,以及收回单位的行政持有成本。
“这项政策确保违反规则的单位屋主不会享受到不适当的经济利益。” 根据法令,提出上诉后,国家发展部长赔偿金额可能会不同。
上诉程序如何?
屋主如果反对单位被强制收回或不满赔偿,可在通知书送达后28天内写信给建屋局。
建屋局必须考虑反对的理由,并以书面通知的方式答复屋主。
如果屋主不满建屋局的决定,他们可以在当局的决定送达后的28天内向国家发展部长提交上诉。
根据法令,部长的决定是最终的,不能以任何理由进行审查或挑战。
建屋局如何调查?有什么处罚?
建屋局每月进行约500次检查,以检查违反住房规则的行为,如非法出租公寓。
单位屋主或住在单位的任何人必须允许官员进入单位。根据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建屋局可能会发出书面警告,罚款最高5万元,或从屋主手中收回单位。
房地产代理也面临处罚
上个月,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在国会表示,对18名在2017年至2022年期间帮助客户推销不符合最低居住年限的组屋的房地产中介,采取纪律处分。
他们是房地产代理理事会(Council for Estate Agencies,简称CEA)在那几年调查的51起案件中的其中18名房地产代理,该调查共涉及69名房地产代理。32起案件的调查已经完成,19起案件仍在调查中。
在被发现违反道德准则的18名房地产代理中,有六人被暂停注册7周至48周,并被罚款2000至5000元。
当局向两名房地产代理发出谴责信,而其中一名也被罚款1000元。其余十名房地产代理则收到警告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