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多种因素 中国买家私宅交易量去年下跌

在本地私宅市场中,中国买家向来活跃。随着中国重新开放,市场自然期待更多中国买家进场,给本地私宅市场注入强心针,甚至成为有趋软迹象的私宅市场的救星。
然而,根据国家发展部发布的数据,去年来自中国的外国买家只占整体私宅交易的1%。房地产公司合登集团(Huttons)整理的数据也显示,中国买家的私宅交易量去年同比下跌35%,仍未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合登集团高级研究主管李思德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去年中国买家的私宅交易量为238个单位,较之前一年的367个单位少了129个。与2019年的交易量339个单位相比,也明显减少。
如果以取得新加坡永久居留权的中国买家来看,他们的私宅交易量为1089个单位,比之前一年减少了20%。
中国买家一直是外国私宅买家中最大的群体,当中不少青睐高档私宅。例如上月康邻豪庭(Klimt Cairnhill)一个双层顶层单位(duplex penthouse)以2750万元售出,尺价相当于4645元,据传买家来自中国。
去年5月,也有中国买家一口气以超过8500万元买下新私宅项目康宁河湾(Canninghill Piers)20个单位,它们全是三卧房和四卧房的大户型单位,总交易额估计超过8500万元。
随着中国重开边境,部分市场人士预料到我国买房的中国买家会增加,这将进一步推动私宅价格上升。
不过,总理公署部长兼国家发展部和财政部第二部长英兰妮上月在国会上,回答工人党议员陈立峰(后港区)关于中国游客预计增加对我国私宅交易和租金市场所带来的影响时说,这些人去年分别只占整体私宅交易和租赁交易的1%和约7%,占比并不显著。
李思德对中国买家占比很小并不感到惊讶。他说:“因为中国买家能通过各种交易结构,让这些交易不反映在买卖禁令(caveat)中。例如他们可以转换为永久居民或使用非中国护照,也可使用公司或信托方式在本地购买私宅。”
| 高档私宅买家中 中国买家不占大多数
PropertyGuru新加坡区域经理陈智群说,中国买家虽是外国买家中最大群体,但即便疫情前,他们也不占高档私宅买家的大多数。
他指出,新加坡只是吸引中国买家的私宅市场之一,除了新加坡外,邻近的马来西亚和泰国,以及更远的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也受中国买家青睐。在众多市场竞争下,本地的中国买家占比因而走低。
本地私宅市场近来有趋软迹象。今年2月份新私宅销量虽环比9.9%至432个单位,与去年同期相比却跌了超过两成。在转售私宅方面,1月份转售价两年多来首次下滑,交易量则连续四个月下跌,累积跌幅54%。
加上上月政府在财政预算案宣布调高买方印花税,有分析师认为,买家会保持谨慎,特别是在购买较贵的私宅。
橙易产业(Orangetee & Tie)研究与咨询部主管孙燕清说,或许下来有更多中国买家涌入,但他们在市场中的占比并不高,应无法缓解买方印花税上调的影响,成为私宅市场救星。
李思德却持较不同意见,他看好中国买家会带动本地楼市,特别是豪宅市场。
他说:“买方印花税调高是不会抑制中国买家进场的,因为他们可能把这视为进入新加坡这个投资避风港必须付出的成本。”
他还说,今年1月已有12个价值1000万元及以上的豪宅卖出,“所以我相信今年是更多中国超级富豪回归、豪宅市场出现更多瞩目交易的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