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其主岛位于马来半岛的最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真正建国时间还不到一个世纪。长期以来作为一个小地方,可谓风雨飘摇。
1965 年 8 月 9 日,被逐出马来西亚的新加坡,可以说被迫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新加坡共和国。但是独立对新加坡真的好吗?
当时的新加坡和北面的马来西亚闹翻了,南面印度尼西亚虎视眈眈。
新加坡面对的可以说是地狱模式:落后的经济基础;有限的国内市场;教育不普及;高失业率;种族冲突;无社会和居住保障;面对外来威胁等等。独立后新加坡开始寻求国际承认,1965 年 9 月加入联合国,同年 10 月加入英联邦。
为了保障自身安全,新加坡还购买一些少而精的军事武器,随时准备玉石俱焚。同时把樟宜港提供给美国作为海军基地,让美国海军可以快速穿马六甲海峡,四通八达。作为回报,美国会为新加坡提供安全保障。能活下来的同时,新加坡重点就是发展经济。
发展初期,新加坡能够利用的就只有优良的港口条件和廉价的劳动力。
李光耀根据新加坡的资源禀赋,给新加坡做好定位,在世界经济分工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利用欧美产业转移的机会,把他们准备往外转移的落后产能,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导入到新加坡,为新加坡发展制造业创造机会。先是发展蚊香、假发、纺织业、成衣业等污染大、产业附加值并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同时极度开放自己,与世界各地广泛建立联系,积极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属于外贸驱动型经济,即使到今天,新加坡依旧高度依赖中、美、日、欧和周边市场,外贸总额是 GDP 的三倍。
新加坡通过劳动密集的低端产业攒了第一桶金以后,就开始不断产业升级的过程。逐渐发展造船、修船业,钻油设备,炼油厂等资本密集型产业。
到上世纪 70-80 年代中期,新加坡开始关注研究与开发、设计、工程、信息科技,电脑、电脑附件制造业等电子行业成为先导产业。
到近年开始发展总部经济、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环保等对资本和技术要求都非常高的新兴产业。如今更是成为新的亚洲金融中心以及加密货币、Web3 的全球大本营。
2021 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达 5333.5 亿新元(约合 3876.9 亿美元),同比增长 7.6%。人均 GDP7.28 万美元,亚洲第一,世界第 5,领先美国。
当初连生存都困难的新加坡,在李光耀的治理之下,弹丸之地成为 " 亚洲四小龙 " 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