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佛士酒店是新加坡最著名的豪华酒店之一,也是岛上现存最古老的酒店。
它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新加坡繁荣旅游业的见证,也证明了英属新加坡时期,规模虽小但意义重大的亚美尼亚社区的贡献。
1887年,Sarkies兄弟创立了莱佛士酒店。Sarkies兄弟是早年新加坡亚美尼亚社区的重要人物。他们是成功的酒店经营者,还拥有缅甸仰光、马来西亚槟城的多家酒店。
莱佛士酒店采用新文艺复兴风格设计,以对称的构图和布局为特点,并使用古典建筑元素(如科林斯柱和多立克柱)、圆拱。建筑物外立面是宽阔的阳台和一排排帕拉第奥式窗户,这些窗户本质上是大型开窗,在空调出现之前,这些特点使酒店保持凉爽和通风良好,适应新加坡的热带气候。
地址:1 Beach Road, Singapore 189673
CHIJMES

赞美广场是新加坡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群,原名Former Convent of the Holy Infant Jesus Chapel and Caldwell House,最初是一座被称为圣婴耶稣修道院(CHIJ)的天主教修道院。它曾经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天主教女子学校,由圣婴耶稣会的法国姐妹于1854年创立。
随着城市的发展,修道院学校开始从市区搬往郊区。前修道院建筑群被修复,并更名为CHIJMES(发音为“chimes”),设有餐厅、商店和多功能厅,为音乐剧、独奏会、戏剧表演和婚礼提供场地。
地址:30 Victoria Street, Singapore 187996
Victoria Theatre
and Victoria Concert Hall

维多利亚剧院和维多利亚音乐厅以及其标志性的钟楼矗立在新加坡市中心的位置,位于美丽的新加坡河畔,是新加坡现存最古老的专业演出建筑。
维多利亚剧院和维多利亚音乐厅的建筑都深受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影响,这里举办过无数国际和本地表演者的戏剧作品和音乐会,见证了新加坡的许多历史事件和里程碑,现在仍然是最受欢迎的音乐会和表演场所。
地址:9 Empress Place, Singapore 179556
Asian Civilisations Museum

亚洲文明博物馆同样位于新加坡河畔,原名Empress Place Building(皇后坊大厦),在 1980年代之前都是新加坡重要的政府大楼。
这座建筑兴建于1864年,是海峡殖民地时代新加坡的重要政府建筑之一。1907年,为了纪念已故的维多利亚女王,建筑相邻的行人空间被命名为 Empress Place,人民便开始称呼这栋建筑为Empress Place Building。
即使在1965年新加坡获得独立后,皇后坊大厦仍继续作为政府大楼运作。在1980年代,政府部门逐渐撤出,这座百年大厦后来被修复并改建为历史文化展览中心。
自2003年起,这里成为亚洲文明博物馆的所在地,用来展示中国、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的历史与文化。
地址:1 Empress Place, Singapore 179555
Parliament House Block C

国会大厦C座,也就是旧总检察署曾经是总检察长办公室的所在地。作为大草场周围知名建筑群中的一桩,这里常常不会引起大家的注意。
这栋建筑的风格与旁边的维多利亚剧院和维多利亚音乐厅非常相似,深受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影响。
地址:No. 1 Parliament Place, Singapore 178880
Family Justice Courts

前劳工部大厦(现为家事法庭),这里曾是新加坡劳工部的办公地点,也见证了殖民时代华裔移民涌入的历史。
1819年新加坡作为英国贸易港口成立后,抵达新加坡的华人人数稳步增加。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英国政府于1877年在坚拿路的一家店屋内设立了中国都护府,来监督华人社区。1930年,中国都护府迁入了当时的劳动部大楼,一直负责管理在新加坡的华人事务。
这座建筑同样是一栋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同时融合了一些当时流行的装饰艺术风格,在柱顶和立面上可以看到典型的几何图案,例如圆形和矩形图案。
地址:3 Havelock Square, Singapore 059725
Former Nanyang University
Buildings

南洋大学,俗称南大,是东南亚第一所华文大学,也是新加坡第二所大学。
前南洋大学图书馆和行政大楼、纪念馆和拱门不仅是对最初南大的纪念,也见证了新加坡华人社区为了让青年人能够接受华文高等教育,进行的不懈努力和贡献。

南洋华侨领袖陈六使和他一手创立的南洋大学
如今,在南洋理工大学的校园里及附近,大家依然可以许多南洋大学留下的历史,特别是更名为“华裔馆”的原南洋大学图书馆和行政楼,仍然在向大家展示著海外华人的奋斗历史。
地址:Jurong West Street 93(南大牌坊)
46 Nanyang Ave, Singapore 639817(华裔馆)
Former Admiralty House

老海军部大楼包括一座两层楼的主楼和一座扩建的一层翼楼。这里曾驻扎过新加坡的主要军事指挥官,它见证了附近的前新加坡海军基地的发展,也体现了新加坡的军事历史。
这座建筑是典型的工业美术风格,包括上层优雅的裸露砖外墙、悬挑檐的高耸屋顶,以及建筑的不对称平面图。
地址:345 Old Nelson Road, Singapore 758692
The Cathay

国泰,曾被称为国泰大厦,是新加坡第一座摩天大楼和第一家有空调的电影院,在它竣工的1941年,这座16层高的公寓曾是英属马来亚最高的建筑。
这座建筑采用了装饰艺术风格(Art Deco)设计,这种风格是二十世纪初新加坡最流行的建筑风格,老丹戎巴葛火车站和老福特工厂均是此风格的建筑。今天国泰的外立面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设计风格的特色,比如圆形和阶梯式墙壁、几何形制的开窗等。
地址:2 Handy Road, Singapore 229233
St Joseph's Church

圣约瑟夫教堂,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天主教堂之一,这里曾是葡萄牙传教团在新加坡传教的最主要的教堂。
圣约瑟夫教堂按照拉丁十字的平面图建造,采用新哥特式风格设计,教堂的外立面采用了典型的葡萄牙蓝白瓷砖装饰。圣若瑟教堂还拥有新加坡最大的宗教彩色玻璃窗之一。
地址:143 Victoria Street, Singapore 188020
Tou Mu Kung

斗母宫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寺庙,供奉道教神祇九皇爷。这座位于实龙岗的寺庙,除了满足附近福建和潮州社区的精神需求外,还吸引了来自全岛各地的大量信徒,尤其是在农历九月为纪念九皇爷而举行的盛大庆典期间。它的存在也预示著二十世纪初来自中国的移民开始向新加坡郊区的扩散和发展。
斗母宫于1921年建成,寺庙的创始人和土地捐赠者都是福建人,最初按照传统的闽南建筑风格设计和建造的,屋脊高高翘起、飞扬灵动,是为“燕尾脊”。但在随后的翻修中,它的设计引入了潮州建筑特色,因为住在实龙岗上游地区的许多人都是潮州移民。所以现在斗母宫的屋脊比较直,已经没有闽南建筑的典型特征。
虽然1998年时由于道路拓宽工程,斗母宫的常设舞台已被拆除,但每年盛大的节日期间,斗母宫仍继续架设临时舞台,进行传统戏曲表演。
地址:779A Upper Serangoon Road, Singapore 534648
Church of St Teresa

圣特蕾莎教堂位于Bukit Purmei的一座小山坡上,最初是为了满足居住在该地区的讲闽南语的天主教徒的精神需求而建造的。
这座建成于1929年的教堂,是新加坡唯一一座具有罗马-拜占庭风格的天主教建筑,其特点是广泛使用大圆顶、圆顶和拱门。
地址:510 Kampong Bahru Road, Singapore 099446
Former St James Power Station

圣詹姆斯发电站是新加坡第一个燃煤发电站,它仍然是殖民时代新加坡现代化和城市发展的一座纪念碑。
圣詹姆斯电站的显著特点就是它的红砖外墙和一排排的落地窗。前立面突出的高耸烟囱时刻提醒著建筑物的曾经的用途。圣詹姆斯电站2005年进行了一次重大翻修,并于2006年向公众开放,成为新加坡最大的娱乐中心之一,这里现在设有多家夜总会和餐厅。
地址:3 Sentosa Gateway, Singapore 098544
Esplanade Park Memori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