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意外离世后,新加坡三兄妹重建1200㎡老宅,只想“搬回儿时的家”

2022年09月23日   •   7万次阅读

3年前,生活于新加坡的三兄妹

为了纪念意外离世的母亲,

委托建筑师郭锡恩(Lyndon Neri)与胡如珊(Rossana Hu),

重建了1200㎡的老宅“怀想之家”。

房子低垂的坡屋顶象征庇护,

寄托了三兄妹的童年记忆。

如今,他们又能搬回儿时的家,

回归一种集体式的亲密。

入住后,三兄妹写了一封感谢邮件:

你们的设计,

让我们获得安慰、治愈。

怀想之家

郭锡恩与胡如珊是一对学霸夫妻,

分别毕业于哈佛的建筑学

与普林斯顿的建筑及城市规划专业,

两人带着3个孩子,定居上海近20年,

自2004年创立如恩设计研究室(Neri & Hu),

落成了水舍南外滩精品酒店、阿那亚艺术中心等项目。

他们的作品常常烙印着

新与旧、精致与原始、公共与私密的平衡,

一种并不一目了然的“奢华”趋势。

当中国以及亚洲的豪宅设计,

进入一个新的潮流时代,

今年7月,一条专访如恩时,

也请教了一个问题:

除了消费昂贵的物品,怎样让家更有质感?

怀想之家

编辑:徐莹

责编:庄娅琼

新加坡三兄妹的母亲,在一场意外中过世,大家纷纷陷入伤痛之中,决定拆掉一起度过了童年时光的老宅,在原址上重建独栋房屋,纪念母亲。

于是,一家人花了大约三周时间,接触不同背景的建筑师,新加坡的、马来西亚的、日本的……

郭锡恩(Lyndon Neri)与胡如珊(Rossana Hu)

郭锡恩也从上海飞到新加坡,接受了两轮“面试”,这是他过去做私人住宅时,从未有过的经历。三兄妹的大部分核心家庭成员都要见他、同他交谈,并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什么愿意设计、重盖这个房子?怎么看待“回忆”?明白“失去”意味着什么吗?景观和建筑必须相互交融,对此你同意吗?

“我们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很多时间,甚至是过多的时间。”郭锡恩说,“但这好像是一个尝试着帮助受伤的家庭的过程。尤其是,我对他们的痛苦感同身受,我的外公和叔叔都是因意外过世的。第一次见到三兄妹的时候,他们的母亲已经离开一年了,可我仍然能从遭遇了同一场意外的儿子身上,看到伤疤。”

在卧室的阳台远眺

郭锡恩告诉三兄妹的叔叔,最要紧的,也许不是重建什么风格的房子、谁能将房子设计得最漂亮,而是打造一个可以延续家庭记忆的地方,让三个孩子和所有健在的亲人都好受些,逐渐回归平常生活,静待伤痛淡去。

最后,全家人决定,委托郭锡恩和胡如珊的“如恩设计研究室”来重建老宅。3年后,2022年,新宅院落成,被称作“怀想之家(the house of remembrance)”。

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多数人住在高楼公寓里。“独栋平房(bungalow)”不仅相对稀少,还往往带着历史印记。“怀想之家”的前身,正是一座杂糅著英国殖民时期风格、传统马来元素的独栋平房。

重建后,几乎没有延用一片旧砖旧瓦,也不再有红瓦屋顶或维多利亚式的装饰细节,但仍然具有当地独栋平房的特色,并留住了至少三重记忆。

第一重,是遮风避雨的深屋檐,象征着儿时妈妈的庇护。

中庭的纪念花园

第二重记忆,是中庭的花园。三兄妹的母亲,曾经非常喜欢打理旧宅的花园,所以全家人都希望新院子里也能有一座花园,纪念她,也安放家庭的集体记忆。

屋顶由铝板制成

框住小树的采光井内部则是木板纹理的混凝土

穿过小树,再往里走,就是中庭

现在,进入院门后就能看到,一棵小树站在屋檐下,它上方的屋顶被切空了一小块,一缕阳光流泻下来。再往里走就是露天中庭,纪念花园躺在庭院的中央,占据了大部分区域。

“我们有意地控制了庭院的大小。不能太小,否则引入的自然光不够,室内外都昏暗;也不能太大,否则看上去像酒店的公共空间,少了故事性。”郭锡恩说。

坡屋顶,如同舒展的羽翼

第三重记忆,根据三兄妹的期望,将旧房子中寄托着他们童年回忆的坡屋顶元素,保留下来。

“我们小时候都有类似的经历:喜欢在家里狭小、隐秘的角落捉迷藏、‘寻宝’,看看是否能翻出长辈保存已久的老物件、老故事,”胡如珊说,“在更西式的生活方式里,阁楼就是很多孩子童年时的寻宝地,孩子们知道,外婆会把旧的毛线衣等东西存到阁楼。这个家里,坡屋顶就象征着阁楼,所以保留坡屋顶,也延续了一种诗意:一家人带着回忆和依恋,住在坡屋顶的羽翼之下,被稳稳地庇护。”

楼梯空间

站在卧室阳台上,约等于站在屋顶

“怀想之家”的坡屋顶,还是一种建造实验。它不仅是覆蓋着房子的“顶”,更包裹着整个二层,“二楼嵌在坡屋顶里,四个卧室都藏在屋顶的山墙之下,天窗、阳台、卧室与阳台之间的玻璃墙,都是在屋顶上做的‘文章’。这样一来,房子里的人能看到更多室外的花草树木;如果从外部看房子,整栋楼也仍然像一座四面坡屋顶的独栋平层。”

如恩2011年设计的私人住宅“二分宅的再思考”

位于上海市区的田子坊弄堂里

2012年完成改造的“设计共和与设计公社”

建筑的前身是英国人建造的警察局

2010年完成改造的“水舍南外滩精品酒店”

面向上海黄浦江

2021年完成建造的“叠川麦芽威士忌酒厂”

三个由砖块打造的同心环层层相叠

郭锡恩与胡如珊团队做的项目,不论私人住宅还是公共建筑,常常带着某种记忆。

“田子坊私宅”延续了上海弄堂的记忆;“设计共和与设计公社”保留了这个20世纪初建造的旧房子的部分记忆;“水舍南外滩精品酒店”封存了江边码头的工业记忆;“叠川麦芽威士忌酒厂”回应了峨眉山的山水记忆……

怀想之家。郭锡恩和胡如珊痴迷于“反思型怀旧”:

不是单纯的时间倒退,而是在编织记忆碎片的同时,

让房子适用于现代的城市和生活形态。

为什么“记忆”很重要?

“记忆有很多种,个人有个人的记忆,宅院有家庭的记忆,城市有集体的记忆。处理不同的记忆时,我们用不同的手法。在‘水舍’,保留了一些实实在在的瓷砖、墙面、结构,在‘怀想之家’,我们使用的是能呼应记忆的符号和隐喻。一位很有名的建筑师Aldo Rossi就常常谈论城市集体记忆的重要性,他说,城市理解了自己的过去,才能向着未来生长。”

家,也是这样。

1/3
下一页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3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6156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5301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