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意外離世後,新加坡三兄妹重建1200㎡老宅,只想「搬回兒時的家」

2022年09月23日   •   7萬次閱讀

3年前,生活於新加坡的三兄妹

為了紀念意外離世的母親,

委託建築師郭錫恩(Lyndon Neri)與胡如珊(Rossana Hu),

重建了1200㎡的老宅「懷想之家」。

房子低垂的坡屋頂象徵庇護,

寄託了三兄妹的童年記憶。

如今,他們又能搬回兒時的家,

回歸一種集體式的親密。

入住後,三兄妹寫了一封感謝郵件:

你們的設計,

讓我們獲得安慰、治癒。

懷想之家

郭錫恩與胡如珊是一對學霸夫妻,

分別畢業於哈佛的建築學

與普林斯頓的建築及城市規劃專業,

兩人帶著3個孩子,定居上海近20年,

自2004年創立如恩設計研究室(Neri & Hu),

落成了水舍南外灘精品酒店、阿那亞藝術中心等項目。

他們的作品常常烙印著

新與舊、精緻與原始、公共與私密的平衡,

一種並不一目了然的「奢華」趨勢。

當中國以及亞洲的豪宅設計,

進入一個新的潮流時代,

今年7月,一條專訪如恩時,

也請教了一個問題:

除了消費昂貴的物品,怎樣讓家更有質感?

懷想之家

編輯:徐瑩

責編:莊婭瓊

新加坡三兄妹的母親,在一場意外中過世,大家紛紛陷入傷痛之中,決定拆掉一起度過了童年時光的老宅,在原址上重建獨棟房屋,紀念母親。

於是,一家人花了大約三周時間,接觸不同背景的建築師,新加坡的、馬來西亞的、日本的……

郭錫恩(Lyndon Neri)與胡如珊(Rossana Hu)

郭錫恩也從上海飛到新加坡,接受了兩輪「面試」,這是他過去做私人住宅時,從未有過的經歷。三兄妹的大部分核心家庭成員都要見他、同他交談,並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為什麼願意設計、重蓋這個房子?怎麼看待「回憶」?明白「失去」意味著什麼嗎?景觀和建築必須相互交融,對此你同意嗎?

「我們在這個項目上投入了很多時間,甚至是過多的時間。」郭錫恩說,「但這好像是一個嘗試著幫助受傷的家庭的過程。尤其是,我對他們的痛苦感同身受,我的外公和叔叔都是因意外過世的。第一次見到三兄妹的時候,他們的母親已經離開一年了,可我仍然能從遭遇了同一場意外的兒子身上,看到傷疤。」

在臥室的陽台遠眺

郭錫恩告訴三兄妹的叔叔,最要緊的,也許不是重建什麼風格的房子、誰能將房子設計得最漂亮,而是打造一個可以延續家庭記憶的地方,讓三個孩子和所有健在的親人都好受些,逐漸回歸平常生活,靜待傷痛淡去。

最後,全家人決定,委託郭錫恩和胡如珊的「如恩設計研究室」來重建老宅。3年後,2022年,新宅院落成,被稱作「懷想之家(the house of remembrance)」。

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多數人住在高樓公寓里。「獨棟平房(bungalow)」不僅相對稀少,還往往帶著歷史印記。「懷想之家」的前身,正是一座雜糅著英國殖民時期風格、傳統馬來元素的獨棟平房。

重建後,幾乎沒有延用一片舊磚舊瓦,也不再有紅瓦屋頂或維多利亞式的裝飾細節,但仍然具有當地獨棟平房的特色,並留住了至少三重記憶。

第一重,是遮風避雨的深屋檐,象徵著兒時媽媽的庇護。

中庭的紀念花園

第二重記憶,是中庭的花園。三兄妹的母親,曾經非常喜歡打理舊宅的花園,所以全家人都希望新院子裡也能有一座花園,紀念她,也安放家庭的集體記憶。

屋頂由鋁板製成

框住小樹的採光井內部則是木板紋理的混凝土

穿過小樹,再往裡走,就是中庭

現在,進入院門後就能看到,一棵小樹站在屋檐下,它上方的屋頂被切空了一小塊,一縷陽光流瀉下來。再往裡走就是露天中庭,紀念花園躺在庭院的中央,占據了大部分區域。

「我們有意地控制了庭院的大小。不能太小,否則引入的自然光不夠,室內外都昏暗;也不能太大,否則看上去像酒店的公共空間,少了故事性。」郭錫恩說。

坡屋頂,如同舒展的羽翼

第三重記憶,根據三兄妹的期望,將舊房子中寄託著他們童年回憶的坡屋頂元素,保留下來。

「我們小時候都有類似的經歷:喜歡在家裡狹小、隱秘的角落捉迷藏、『尋寶』,看看是否能翻出長輩保存已久的老物件、老故事,」胡如珊說,「在更西式的生活方式里,閣樓就是很多孩子童年時的尋寶地,孩子們知道,外婆會把舊的毛線衣等東西存到閣樓。這個家裡,坡屋頂就象徵著閣樓,所以保留坡屋頂,也延續了一種詩意:一家人帶著回憶和依戀,住在坡屋頂的羽翼之下,被穩穩地庇護。」

樓梯空間

站在臥室陽台上,約等於站在屋頂

「懷想之家」的坡屋頂,還是一種建造實驗。它不僅是覆蓋著房子的「頂」,更包裹著整個二層,「二樓嵌在坡屋頂里,四個臥室都藏在屋頂的山牆之下,天窗、陽台、臥室與陽台之間的玻璃牆,都是在屋頂上做的『文章』。這樣一來,房子裡的人能看到更多室外的花草樹木;如果從外部看房子,整棟樓也仍然像一座四面坡屋頂的獨棟平層。」

如恩2011年設計的私人住宅「二分宅的再思考」

位於上海市區的田子坊弄堂里

2012年完成改造的「設計共和與設計公社」

建築的前身是英國人建造的警察局

2010年完成改造的「水舍南外灘精品酒店」

面向上海黃浦江

2021年完成建造的「疊川麥芽威士忌酒廠」

三個由磚塊打造的同心環層層相疊

郭錫恩與胡如珊團隊做的項目,不論私人住宅還是公共建築,常常帶著某種記憶。

「田子坊私宅」延續了上海弄堂的記憶;「設計共和與設計公社」保留了這個20世紀初建造的舊房子的部分記憶;「水舍南外灘精品酒店」封存了江邊碼頭的工業記憶;「疊川麥芽威士忌酒廠」回應了峨眉山的山水記憶……

懷想之家。郭錫恩和胡如珊痴迷於「反思型懷舊」:

不是單純的時間倒退,而是在編織記憶碎片的同時,

讓房子適用於現代的城市和生活形態。

為什麼「記憶」很重要?

「記憶有很多種,個人有個人的記憶,宅院有家庭的記憶,城市有集體的記憶。處理不同的記憶時,我們用不同的手法。在『水舍』,保留了一些實實在在的瓷磚、牆面、結構,在『懷想之家』,我們使用的是能呼應記憶的符號和隱喻。一位很有名的建築師Aldo Rossi就常常談論城市集體記憶的重要性,他說,城市理解了自己的過去,才能向著未來生長。」

家,也是這樣。

1/3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5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4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9576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275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