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中离职潮,寻找新方向

2022年10月06日   •   3762次阅读

疫情期间,离职潮冲击全球各地,我国医护界、法律界也开始出现类似情况。辞职的理由因地区、行业、个人而异,我们邀请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士分别从环境、工作市场、个人心理等不同角度分享看法。

张琳

人力资源公司老板

“离职潮”在去年从美国大范围掀起,而新加坡也明显地受到影响。

根据全球就业门户网站Indeed于2021年12月初委托对1002名年龄介于16至55岁的新加坡人进行调查的最新统计,近四分之一(24%)的人打算在未来六个月也就是2022年上半年离职;近一半的人(49%)不确定他们是否会在未来六个月内继续目前的工作。

结合新加坡的国情以及对近一年的离职情况分析,我认为原因可能有几点。

从大环境看,疫情下的工作压力增加、工作量增大,甚至产生挫败感与孤立,这些都是促使离职的重要因素。

疫情也促使新加坡总人口骤减,尤其餐饮、酒店、零售、建筑、制造和卫生服务业等成了离职潮的“重灾区”,可能这些行业具有高感染风险、或低收入以及高度流动率的特点吧!

此外,上述所提及的行业正处于“僧多粥少”的状况,空缺多员工少的因素促使新加坡人有更多的选择,他们会根据薪水高低随时准备跳槽。

至于个人的因素,有部分的人可能早就有更换工作的打算,却因各种原因并未实现,疫情促使他们对真正价值产生了思考,重新为自己的人生定位。

另外,在经历过疫情期间的远程办公后,大家逐渐喜欢上这种自由感觉而不太愿意回去上班。

值得庆幸的是对比欧美离职潮,新加坡人普遍是理性辞职。一般都是接到了下一份工作的聘用才会离职,也有少数已经离职的员工是在两份工作的空档期做着合约工或兼职工,一般较不会“裸辞”!

网友@趴趴熊:这个时候,在职场也恐怕难有晋升机会,倒不如放自己一个“长假”。

张喜文

自由撰稿人

过去一年对我而言是别具意义的。我买下了人生的第一套房子,我也辞掉了做了七年的工作,成为单飞的自由业者,同一时间发生这么多事,说没有压力是骗人的,但我现在感觉不错。

我之所有有这一份突如其来的“勇气”,或许应该是“归功”于新冠病毒吧!特别是在2020年阻断措施期间,困在家里的我实在有窒息的感觉,我本来就是一个经常往外跑的人,而购买新房子的动力就是它能给予我新的空间,让我可以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至于离职的想法一直都在,但每每思前想后,没能付诸实现。反复的疫情让我感觉到对生活的失控,我觉得是做出果断决定的时候了。对于这个决定,我并没有后悔,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我给自己一年时间,如果此路不通,到时再作打算,但至少我尝试过。

为扩大生活圈,我在自媒体上创建了@stayingonthehill账号分享了我的经验,让我惊讶的是,竟有不少新加坡人跟我有同样的想法。他们纷纷留言发表意见,更多的是向我取“贴士”,问我是如何做得到的。

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我很难给具体建议,不过我想说的是,很多事情仅仅是“想”是不够的,你还必须“行动”起来。至于是不是应该辞职?没有人可以给你答案,但你又是否想过,当你问别人这句话时,答案已然在你心中,你所缺的只是临门一脚的勇气罢了。

网友@Eileen: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对无意义加班坚决说“不”!

李莲

资深心理咨询师

这两年大家都生活在疫情的阴影下,这个突如其来的挑战,除了带给我们压力、焦虑,也同时带给了我们一些思考和突破的契机。社会上之所以掀起离职潮,不外几个原因。

原本熟悉的工作环境被迫改变,包括以往常态的面对面沟通、协作、提供服务等工作方式。这反倒给了我们一个提醒:目前公司有怎样的应变能力?如果未来始终处于变化之中,那自身还需要发展哪些能力来应对?下一个变动来临之前,需要做好怎样的准备?目前从事的工作和自己长期的规划是否一致?

疫情前,我们的生活工作一切如常,因为惯性,始终被日常推著走,也没有机会好好停下审视自己。这两年在家办公,限制出门,反倒给了每个人一些时间和机会来静心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与工作应如何平衡?自己心中憧憬的生活愿景,到底是怎样的?

随着疫情的反反复复,很多人的生活茫然找不到方向。于是人们开始意识到:要从一味地向外追求,转而向内心探索。越来越多人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精神诉求,探寻内在的稳定感,转而向自我要答案。

这些思考机会给人带来了勇气,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人有时在困境中,会爆发出平时所没有的创意和决心。因为意识到对抗变化的方式就是寻求突破,干脆放手一搏,放弃原本的工作,根据内心的声音,寻找突破口。

网友@玲娜云儿: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高效工作,应该是一个优秀管理者考虑的问题。否则也不要怪员工会辞职。

洪益兴

教育平台经营者

我原是一名电视节目监制,同时也是理工学院的兼职讲师。去年12月,我转换了跑道,在网上创办了教育平台。疫情期间,手头上很多拍摄工作被迫停止,很多项目因此都被卡住,突然多出了时间让我深思。

我已经40多岁了,在事业上感到面临瓶颈,加上电视制作是一份负荷重的工作,我是否还有足够的精力去应付,接下来20年的职场生涯又该如何走下去呢?

在家“躺平”的日子里,我每天看着孩子,孩子也看着我,我开始总结过去,思考未来。这段时间,我看了很多书,本想再考一张文凭,但自上了个人成长课程后,我有了新的想法。

我是新加坡第二批特选课程的学生,接受的是双语文、双文化的教育,在毕业后也一直朝向与华文有关的方面发展。事业上可说是如鱼得水,可当我看到著自己的孩子讨厌华文时,总让我有种无力感,特别是他们对华文的负面情绪很强,根本无法教导。我突然起一个念头,跟业内的朋友开拓华文教育平台“维他命M”,通过故事、游戏、戏剧与互动模式,加强孩子们的中文“维生素”。

我的想法是希望在往后的20年,把我的华文知识,我对华文的情感传承给下一代,很多人有感于社会环境而致使华文水平低落,但我们也不能只顾著叹气而什么都不做吧!辞去以前的工作,我是为了在行动上去实践我的价值观。

这段期间,的确让很多人对事业、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我也一样。

网友@良辰美景:全世界哪里都有不少辞职的人,很正常。就跟买鞋一样,一定要挑一双适合自己的鞋,不硌脚,穿着舒适的才行。不适合的工作只能拖垮自己,反正都是赚钱,机会还是很多的。

网友@0.o:健康作息和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真的是当今社会年轻人需要看重的。任何事情都要适度,玩乐是,工作也是,希望大家都能高效工作,准点下班。不然只能辞职换工作了。

黄祖祥

招聘顾问

从一个招聘中介的角度来看,“离职潮”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其实,我手头上的空缺蛮多的,可就是找不到人,本地人对工作一向都很挑,疫情更把这个情形给放大了。

现在的就业市场,对执行人员或经理级的需求量的确不多,要不就是同样的职位薪水减半,好比有些空姐、空少来找工作,转业到其他的服务领域,他们即便能够接受薪水大幅下调,也不能适应新的工作性质,所以干脆不做,呆在家里等机会,或是利用空档进修,学新的技能。

年长员工的流失也加剧了“离职潮“,特别是60多岁的员工,这一群人在过去二三十年里曾是制造业的强力支柱,现在年龄大了,宁可留在家里带孙子。即便有些人愿意尝试,但做不到一两天,就觉得体力难以支撑不能继续,毕竟有些工作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还有外来员工的离职也是原因之一。不管白领还是蓝领,很多都是来自马来西亚柔佛的,他们习惯每日进出关卡,赚了新元后回到马来西亚花费。现在关卡限制自由进出,加上他们家中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只好回到马国找工。

另一方面,网购量的增加也为失业者提供了机会,很多人加入grab成为送货司机,有空就帮人送货,要不就在家里躺着,这样的工作形式提供了自主分配时间的自由度。

其实工作是有的,只是没有适合的工作给适合的人,所以造成了“工作等人,人等工作”的这一种情况。

网友@Rachel:

珍惜生命

远离加班

高效工作

拒绝内卷

网友@冰墩墩儿:我觉得辞职这件事什么时候都有,疫情也只是一个助推剂。很多人在这期间想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有的人不再一味追求高薪加班,有的人不想再做不喜欢的事想要换一个赛道,总之并不是一件不好的事。

(感谢舌尖上的狮城及其粉丝参与话题讨论。期待更多人参与这个跨平台的讨论。)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0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帮94年闺女在新加坡找对象?这届网友的评论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前晚!新加坡全岛突然变成红色!实拍上百张图片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加征高达3521%的“天价关税”!背后隐藏的三重战略意图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8892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8550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7866次阅读
提名站候选人致谢词 出现各种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182次阅读
新加坡商场突发玻璃坠落事故:6 人受伤,现场目击者回忆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5301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5130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4617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27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