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中離職潮,尋找新方向

2022年10月06日   •   3762次閱讀

疫情期間,離職潮衝擊全球各地,我國醫護界、法律界也開始出現類似情況。辭職的理由因地區、行業、個人而異,我們邀請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士分別從環境、工作市場、個人心理等不同角度分享看法。

張琳

人力資源公司老闆

「離職潮」在去年從美國大範圍掀起,而新加坡也明顯地受到影響。

根據全球就業門戶網站Indeed於2021年12月初委託對1002名年齡介於16至55歲的新加坡人進行調查的最新統計,近四分之一(24%)的人打算在未來六個月也就是2022年上半年離職;近一半的人(49%)不確定他們是否會在未來六個月內繼續目前的工作。

結合新加坡的國情以及對近一年的離職情況分析,我認為原因可能有幾點。

從大環境看,疫情下的工作壓力增加、工作量增大,甚至產生挫敗感與孤立,這些都是促使離職的重要因素。

疫情也促使新加坡總人口驟減,尤其餐飲、酒店、零售、建築、製造和衛生服務業等成了離職潮的「重災區」,可能這些行業具有高感染風險、或低收入以及高度流動率的特點吧!

此外,上述所提及的行業正處於「僧多粥少」的狀況,空缺多員工少的因素促使新加坡人有更多的選擇,他們會根據薪水高低隨時準備跳槽。

至於個人的因素,有部分的人可能早就有更換工作的打算,卻因各種原因並未實現,疫情促使他們對真正價值產生了思考,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定位。

另外,在經歷過疫情期間的遠程辦公後,大家逐漸喜歡上這種自由感覺而不太願意回去上班。

值得慶幸的是對比歐美離職潮,新加坡人普遍是理性辭職。一般都是接到了下一份工作的聘用才會離職,也有少數已經離職的員工是在兩份工作的空檔期做著合約工或兼職工,一般較不會「裸辭」!

網友@趴趴熊:這個時候,在職場也恐怕難有晉升機會,倒不如放自己一個「長假」。

張喜文

自由撰稿人

過去一年對我而言是別具意義的。我買下了人生的第一套房子,我也辭掉了做了七年的工作,成為單飛的自由業者,同一時間發生這麼多事,說沒有壓力是騙人的,但我現在感覺不錯。

我之所有有這一份突如其來的「勇氣」,或許應該是「歸功」於新冠病毒吧!特別是在2020年阻斷措施期間,困在家裡的我實在有窒息的感覺,我本來就是一個經常往外跑的人,而購買新房子的動力就是它能給予我新的空間,讓我可以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至於離職的想法一直都在,但每每思前想後,沒能付諸實現。反覆的疫情讓我感覺到對生活的失控,我覺得是做出果斷決定的時候了。對於這個決定,我並沒有後悔,因為人只能活一次,我給自己一年時間,如果此路不通,到時再作打算,但至少我嘗試過。

為擴大生活圈,我在自媒體上創建了@stayingonthehill帳號分享了我的經驗,讓我驚訝的是,竟有不少新加坡人跟我有同樣的想法。他們紛紛留言發表意見,更多的是向我取「貼士」,問我是如何做得到的。

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我很難給具體建議,不過我想說的是,很多事情僅僅是「想」是不夠的,你還必須「行動」起來。至於是不是應該辭職?沒有人可以給你答案,但你又是否想過,當你問別人這句話時,答案已然在你心中,你所缺的只是臨門一腳的勇氣罷了。

網友@Eileen: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對無意義加班堅決說「不」!

李蓮

資深心理諮詢師

這兩年大家都生活在疫情的陰影下,這個突如其來的挑戰,除了帶給我們壓力、焦慮,也同時帶給了我們一些思考和突破的契機。社會上之所以掀起離職潮,不外幾個原因。

原本熟悉的工作環境被迫改變,包括以往常態的面對面溝通、協作、提供服務等工作方式。這反倒給了我們一個提醒:目前公司有怎樣的應變能力?如果未來始終處於變化之中,那自身還需要發展哪些能力來應對?下一個變動來臨之前,需要做好怎樣的準備?目前從事的工作和自己長期的規劃是否一致?

疫情前,我們的生活工作一切如常,因為慣性,始終被日常推著走,也沒有機會好好停下審視自己。這兩年在家辦公,限制出門,反倒給了每個人一些時間和機會來靜心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與工作應如何平衡?自己心中憧憬的生活願景,到底是怎樣的?

隨著疫情的反反覆復,很多人的生活茫然找不到方向。於是人們開始意識到:要從一味地向外追求,轉而向內心探索。越來越多人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和精神訴求,探尋內在的穩定感,轉而向自我要答案。

這些思考機會給人帶來了勇氣,正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人有時在困境中,會爆發出平時所沒有的創意和決心。因為意識到對抗變化的方式就是尋求突破,乾脆放手一搏,放棄原本的工作,根據內心的聲音,尋找突破口。

網友@玲娜雲兒:保障員工的身心健康,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高效工作,應該是一個優秀管理者考慮的問題。否則也不要怪員工會辭職。

洪益興

教育平台經營者

我原是一名電視節目監製,同時也是理工學院的兼職講師。去年12月,我轉換了跑道,在網上創辦了教育平台。疫情期間,手頭上很多拍攝工作被迫停止,很多項目因此都被卡住,突然多出了時間讓我深思。

我已經40多歲了,在事業上感到面臨瓶頸,加上電視製作是一份負荷重的工作,我是否還有足夠的精力去應付,接下來20年的職場生涯又該如何走下去呢?

在家「躺平」的日子裡,我每天看著孩子,孩子也看著我,我開始總結過去,思考未來。這段時間,我看了很多書,本想再考一張文憑,但自上了個人成長課程後,我有了新的想法。

我是新加坡第二批特選課程的學生,接受的是雙語文、雙文化的教育,在畢業後也一直朝向與華文有關的方面發展。事業上可說是如魚得水,可當我看到著自己的孩子討厭華文時,總讓我有種無力感,特別是他們對華文的負面情緒很強,根本無法教導。我突然起一個念頭,跟業內的朋友開拓華文教育平台「維他命M」,通過故事、遊戲、戲劇與互動模式,加強孩子們的中文「維生素」。

我的想法是希望在往後的20年,把我的華文知識,我對華文的情感傳承給下一代,很多人有感於社會環境而致使華文水平低落,但我們也不能只顧著嘆氣而什麼都不做吧!辭去以前的工作,我是為了在行動上去實踐我的價值觀。

這段期間,的確讓很多人對事業、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我也一樣。

網友@良辰美景:全世界哪裡都有不少辭職的人,很正常。就跟買鞋一樣,一定要挑一雙適合自己的鞋,不硌腳,穿著舒適的才行。不適合的工作只能拖垮自己,反正都是賺錢,機會還是很多的。

網友@0.o:健康作息和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真的是當今社會年輕人需要看重的。任何事情都要適度,玩樂是,工作也是,希望大家都能高效工作,準點下班。不然只能辭職換工作了。

黃祖祥

招聘顧問

從一個招聘中介的角度來看,「離職潮」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其實,我手頭上的空缺蠻多的,可就是找不到人,本地人對工作一向都很挑,疫情更把這個情形給放大了。

現在的就業市場,對執行人員或經理級的需求量的確不多,要不就是同樣的職位薪水減半,好比有些空姐、空少來找工作,轉業到其他的服務領域,他們即便能夠接受薪水大幅下調,也不能適應新的工作性質,所以乾脆不做,呆在家裡等機會,或是利用空檔進修,學新的技能。

年長員工的流失也加劇了「離職潮「,特別是60多歲的員工,這一群人在過去二三十年里曾是製造業的強力支柱,現在年齡大了,寧可留在家裡帶孫子。即便有些人願意嘗試,但做不到一兩天,就覺得體力難以支撐不能繼續,畢竟有些工作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還有外來員工的離職也是原因之一。不管白領還是藍領,很多都是來自馬來西亞柔佛的,他們習慣每日進出關卡,賺了新元後回到馬來西亞花費。現在關卡限制自由進出,加上他們家中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顧,只好回到馬國找工。

另一方面,網購量的增加也為失業者提供了機會,很多人加入grab成為送貨司機,有空就幫人送貨,要不就在家裡躺著,這樣的工作形式提供了自主分配時間的自由度。

其實工作是有的,只是沒有適合的工作給適合的人,所以造成了「工作等人,人等工作」的這一種情況。

網友@Rachel:

珍惜生命

遠離加班

高效工作

拒絕內卷

網友@冰墩墩兒:我覺得辭職這件事什麼時候都有,疫情也只是一個助推劑。很多人在這期間想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有的人不再一味追求高薪加班,有的人不想再做不喜歡的事想要換一個賽道,總之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

(感謝舌尖上的獅城及其粉絲參與話題討論。期待更多人參與這個跨平台的討論。)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2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1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063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8892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3591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249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