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個人擠在兩間房裡住是怎樣一種體驗?今天,新加坡人力部和城市重建局聯合曝光了Genocean Enterprises 建築公司的宿舍,芽籠14巷的兩個相鄰私宅裡擠了66位外籍勞工!床挨著床,床上面還是床!
生活環境有多惡劣,來,直接上圖:
濕衣服掛得到處都是,房間昏暗不堪......

衛生間更是慘不忍睹,隔著螢幕仿佛都能聞見惡臭味!

看完不禁感歎,這是給人住的地方嗎?!
調查顯示,建築公司於2015年1月租下了這兩個私宅,未經許可改為員工宿舍,在屋內增設了很多床位。不論是按照現在每間房只能住6人的標準,還是2017年前能住8人的標準,芽籠宿舍的住宿人數嚴重超標!

床挨著床,床上面還是床!
隨後,公司還在2015年6月至7月,將Lorong Kismis的第三處私宅改為外籍員工宿舍。
此外,公司董事沒有在2015年3月至4月期間,對40名外籍員工的位址進行更新;還在2016年8月至9月期間,謊報了12名外籍員工的居住地址。
今天,因為不能保證員工居住品質、上報虛假資訊和非法改造私宅,新加坡法院給建築公司及公司兩名董事,共開出25萬7000新幣的巨額罰單。公司也因此被禁止聘請外籍客工。
人力部強調,僱主必須為外籍客工提供符合法定要求住宿環境。違法者將面臨高達10000新幣的罰款,或坐牢12個月,或兩者兼施。
有關外籍客工住宿違規問題,可以通過人力部網站或致電64385122舉報,舉報者個人資訊將被保密。
數千外勞擠迫環境差 露臺掛衣如萬國旗
印度籍工人拉尼斯在新加坡工作8年,住在裕廊Penjuru外勞宿舍已經兩年。
他說,住過不同宿舍,環境一樣差。」
「但是在印度賺不到高工資,加上到來時借錢付仲介費,若被遣返,如何還債?」
拉尼斯所住的宿舍,遠離市中心,座落新加坡裕廊東區;由最近的地鐵站步行前往,約需半小時。
米黃色的石屎建築,被貨櫃場及工廠包圍,沿途泥濘路,每有重型車進出;六層高的宿舍,共有十多幢,估計住上數千名外勞,工人把衣物和橙色工衣掛滿露臺,像萬國旗,為一式一樣的建築,增添些微生氣。
這個住滿外勞的小社區,保安異常嚴密,宿舍內外,貼滿「嚴禁工人帶外人進入宿舍」
字樣的通告;員工進入前必須「拍卡」;每個閘門,有保安員把守。
傍晚5時,一輛接一輛的旅遊車,魚貫駛進宿舍外的空地,記者把握機會,通過員工掩護,成功混進工人宿舍,得以一窺這個不一樣的真實世界。
宿舍四面圍滿鐵絲網;閉路電視隨處可見;約400方尺的單位,只有一扇小窗,沒有間隔,九張上下格床緊貼並排而放,相連的廁所只有兩個廁格;工人赤膊到處走,空氣彌漫汗水味。
「小印度」事件冰山一角 外勞與獅城人矛盾激化
這類外勞宿舍,在新加坡共有20、30個;有的配套較好,設小型運動場和購物商店,但擠迫程度無大分別。
事實上,隨著新加坡外勞數目不斷上升,觸發的社會矛盾,日逾尖銳。
上月在「小印度區」造成18人受傷的大衝突,儼如敲響警號;不過,新加坡政府事後繼續採取鐵腕政策,除即時遣返60名涉事的外籍勞工,並授權警方,自本月20日開始,擴大執法權,包括晚上小印度區不能賣酒,員警更可在沒有搜查令下,搜查小印度區內任何地方。
面對高壓政策,外勞不滿日增;新加坡人也出現排外情緒。
新加坡人力部代部長陳川仁表示,現時新加坡有130萬名外勞,占總人口四分之一,由勞動層到專業人士,當地人面對強大外勞人口挑戰,薪水下降,工作機會減少;難怪當地有評論就指,早前爆發40年來首次衝突,只反映冰山一角。
看來,若不對症下藥,外人眼中那個「一塵不染」的獅城,隨時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