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的職場,經常會聽到一個詞:吃蛇。
當然,這裡的「吃蛇」並不是真的嘴巴饞了,而是指偷懶的意思。
這個詞來自福建話Jiak Zua,字面意思是『吃蛇』。而福建話 "呷" (食) 的發音念 "Zua" (蛇)。因此這個詞不只是在新加坡,在馬來西亞、香港,當然還有福建,都可以聽到這種說法。
在音譯過程中,因為常會錯將 「迣」 或 「逝」 寫成蛇,而「迣」 或 「逝」 則有「趟」 的意思,就是指為了偷懶而少走一趟。所以吃蛇也可以說成 「吃迣」 或 「吃逝」。

在廣東話中,蛇一般也和懶惰的表現相互關聯,時常偷懶的人會被稱為 「蛇王」。就好像我們熟知的,摸魚、划水、打醬油這種偷懶的說法。
在新加坡,人們也直接把「吃蛇」 一詞直譯成馬來語的 makan ular 或英語的 「eat snake」,在日常口語交流中使用。
所以如果有人對你說想吃蛇?千萬不要真的扔給對方一條蛇哦!
新加坡華語資料庫丨來源
谷歌搜索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