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著名花園城市,金融中心,新加坡長期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小而美的新加坡以高效的管理,各方面長期處於世界前列。這裡除了擁有乾淨整潔的市容、優質的教育資源,完善的法律制度,還有著世界最先進的醫療衛生系統!

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在過去的疫情應對中,新加坡的染疫死亡率全球最低。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績,不得不提新加坡健全高效的醫療體系。本期小編就帶大家從醫療體系、就醫流程、醫保體制三個方面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01 新加坡的公共醫療體系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新加坡的平均預期壽命在全球範圍內排名前列,嬰兒死亡率也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根據經濟學人信息部公布的2024年全球宜居城市指數,新加坡的總得分為92.9,位居全球第26位,其中醫療服務更是獲得滿分!
新加坡醫療系統也曾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評為亞洲最有效的醫療衛生系統。每年,多達50萬人次的海外人群來新加坡接受醫療服務。而在這一切成就背後,新加坡在醫療保健方面的年支出卻只占全國GDP的4.25%(世界銀行2015年數據),低於中國的5.32%,更遠遠低於美國的16.84%,新加坡醫療體系的高效可見一斑!

新加坡衛生部
而新加坡醫療體系能表現的如此出色,達到「花小錢辦大事」的效果,得益於政府嚴格執行的「轉診」制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病去診所,大病去醫院」。一般來說若非緊急情況,病患都需要持有診所醫生的推薦信才可以預約醫院中的專科醫生。這種做法可以減輕醫院的負擔,避免醫療資源擠兌的風險。
新加坡診所
診所作為面對病患的第一線,類似於國內醫院的門診部。診所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綜合診所(Polyclinics),另一種是家庭醫生診所(General Practitioners Clinics)。
綜合診所
Polyclinics由政府經營,對於公民或永久居民身份的病患有一定折扣,自然來這裡問診的病患更多,往往排隊等待時間就會長一些。

家庭醫生診所
GP Clinics則是私人運營,費用相較於綜合診所貴一些,自然來的人少,等待時間比較短,適合「不差錢」想早點見到醫生的病患。

新加坡醫院
醫院主要分為公立醫院,私立醫院以及社區醫院。在所有這些醫院中,有應對各種病患的綜合醫院,也有專精單一醫療方向的專科醫院。
公立醫院
公立醫院由於是公共醫療設施,價格相對便宜,但是應對的病人更多所以往往需要預約和排隊。若非急診,一般不會接受walk-in的病患。

私立醫院
私立醫院的環境更好,服務更周到。但是醫療費用高於公立醫院,也因此應對的病患會少於公立醫院,病人往往不需要排太久的隊就可以得到治療。

社區醫院
一般來說,輕症都可以在諸多診所得到醫治,難以解決的則被轉診至公立或私立醫院。而社區醫院則承接著從大醫院治療後需恢復及綜合護理的患者。主要提供的服務有:對患者的密切監測護理,康復治療以及臨終關懷服務。例如中風後肢體肌力較弱,功能急需恢復的患者,或如急性心衰病情剛穩定,但仍需密切監控並相應調整藥物的患者等等。

02 新加坡的就醫流程
新加坡公共醫療設施的就醫流程如下:

如果病患只是身體輕微不適、無生命危險,應先去診所就醫,不能直接去醫院門診。診所初步診斷後會確定病情嚴重程度:若病症輕微,則會開藥和病假單(MC)讓病人回家養病。
如果是症狀嚴重或診所醫生無法診斷病情,則會開出推薦信(Refer letter)讓病人去醫院的專科門診進一步檢查治療。
而對於比較緊急的情況,可以選擇直接前往醫院的急診部就醫。
03 新加坡的醫保體制
新加坡政府為民眾制定的醫保體制也獨具匠心。MediSave、MediShield和MediFund(即保健儲蓄計劃、健保雙全計劃和保健基金計劃)簡稱『3M』計劃,控制醫療保健服務的供應以及對公共醫療保健機構補貼的方式,降低民眾醫療保健費用。
保健儲蓄計劃(MediSave)

保健儲蓄計劃是提供給全體新加坡公民與永久居民的強制性個人儲蓄,屬於公積金CPF的一部分,由僱主和雇員分攤繳納,可用於支付住院費用與購買個人醫保。保健儲蓄可以為本人或者直系親屬支付本地醫療費用,主要是支付公立醫院和某些獲准使用MediSave的私立醫院的住院費用和門診費用。
終身健保計劃(MediShieldLife)

為健全醫療儲蓄方案,新加坡政府於1990年開始了健保雙全計劃(MediShield)。這是一項基本的、低費用的醫療保險計劃。新加坡公民或者永久居民可以用MediSave戶頭的存款去投保,可以報銷在新加坡的部分住院與手術費用。
健保雙全計劃在2015年底被全新的終身健保取代,MediShield升級為MediShieldLife計劃。不過作為一項基本的個人醫療保險,MediShieldLife提供的只是最基礎的保障。深知這一點的新加坡政府允許公民與永久居民向保險公司購買個人醫保IP(Integrated Plan)來補全醫保保障。
保健基金計劃(MediFund)
保健基金是新加坡政府為幫助貧困的新加坡人支付醫療保險費用而特別建立的一種捐贈的基金,始於1993年。這些捐贈基金的收入會分發到公立醫院,無法自行承擔住院費用的新加坡人可以申請保健基金的援助。每個醫院都設有保健基金委員會,負責審批和發放。
新加坡醫療衛生體系實現了長期有序的分級診治,有效地配置了有限的醫療資源,覆蓋了國民絕大部分的醫療需求。新加坡政府充分調動了社會醫療資源,令私立體系分擔了政府建立健全基層醫療體系的財政負擔,不得不說是結合國情建立的高效的醫療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