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未知的明天,備好今天的醫療保障。」
不用多說,新加坡醫療費用非常昂貴,在世界排名也是在前列,雖然不在前10,但是也在第16位,人均醫療費用在5400美元。以下是一個世界人均醫療費用的排名。

上圖可以看到,歐美的人均醫療費用列居前列,而新加坡作為亞洲的代表,也在第16位。移居到新加坡,醫療保險必不可少,但是市場上有多家保司,該如何選擇屬於適合自己的保險呢?這篇文章,我將會以不同角度分析不同家保司的住院險。
Medishield Plan (終身健保計劃)
在新加坡,政府其實給國民已經強制上了Medishield Plan,所謂的終身健保。它是可以保障國民及永久居民的基本醫療,而外國人無法享有其計劃。即它涵蓋公立醫院的基本治療,費用按照 B2 級(6人間)和 C 級(8人間)病房收費標準支付。但是,如果您希望在公立醫院或私立醫院的 A 級(單人間)和 B1 級(最多5人間)病房住院,則需要額外付費。
Intergrated Shield Plan(綜合健保計劃)
由於終身健保涵蓋的僅是最基本的醫療,而各私人保險公司也推出了Integrated Shield Plan(綜合健保計劃),這樣可以升級到更高等級的住院險,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自由選擇醫院,病房也能升級到A級或B1級別,最重要的是保障的額度將會大大地提升。外國人是可以購買IP計劃,但是不享有政府的津貼。
01 外國人可購買的新加坡本地IP計劃
以下是幾家保險公司的住院險是外國人可以申請購買:

如何選最優的住院險,可以從以下幾點考慮:
保費機制。關於IP計劃,不同保司有著不同的保費機制。有的公司是以報銷機制來調整保費,這樣可以避免濫用保險;有的公司不會因為報銷而漲保費,而是根據所有投保人的報銷情況以及保險的盈利空間來調整保費。甚至也有的保司,保費是非報銷機制,但是也有設置如果3年內報銷了私人醫院,第二個保單之後報銷私人醫院就會有一個自費的額度,變相地避免投保人濫用保險。當然持續保持3年無私人醫院報銷又重新擁有無自費額度的豁免通行證。
核保。其實住院險是核保最嚴格,但是不同的病症,不同保險公司會有不同的核保優勢。有的保司會在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寬容機制,有的對一些先天疾病會寬容,不同的既往症對於不同的保險公司都會有不同的核保標準。但是關於既往症,往往保險公司都會排除,對於非常嚴重的既往症則是拒保。所以買住院險得趁身體健康買進去才好!
報銷體驗。報銷體驗的友好程度很大也會影響投保人對保司的信任度。不過只要是正常報銷,無騙保行為,不管時間多久,最後保險公司都會理賠出來。當然,理賠的速度每一次都會不太一樣,因為需要看投保人是否及時提交了所有文件信息,是否及時回復等等。
預授權。大多數的保司是沒有給外國人預授權,就意味著外國人需要先墊付再報銷,這個其實往往會影響到現金流。小手術或輕微症狀住院還無所謂,但凡碰到了大手術如心臟手術等,則會是一大筆的開銷,沒有預授權則會給自己的現金流帶來巨大的抨擊。但是確實有一家保司是可以提供給外國人預授權。
以上4點是我總結出來僅供大家參考。想要了解更多,歡迎可以留言或私信。
其次,還需要強調下,外國人配置本地住院險,還應額外搭配意外險作為意外門診險的補充,儘可能地將風險轉給保險公司。
當然,還是有很多小夥伴是很看中醫療自由,更傾向於一些高端醫療,住院門診都可以隨時報銷。接下來我就和大家分享下新加坡的高端醫療保險。
02 全球醫療健康保險計劃
如果一些小夥伴想要更全面的保障包括全球醫療,日常看門診,常規體檢或防癌體檢,疫苗,牙,視力檢查及配鏡,甚至添加生育相關的福利,則可以考慮一些高端醫療,從而達到醫療自由。
以下列了一些市場上不錯的高端醫療保險:

關於如何選適合自己的高端險,以下一些點大家可以參考下:
配套靈活度。不同的配套有著不同的配置,比如有的方案是DIY自定義靈活搭配,即住院險可以靈活添加門診或其他附加險,有的甚至還可以在不同等級中選取,這樣其實是最大空間上可以給自己配置到屬於自己需求的理想高端險,性價比則是最大化;而另一種則是在不同等級配套中選屬於適合自己的配套,這種客戶無法選擇。不管哪一樣的方案,只要是適合自己的需求就是最好的方案。
自付額度。基本上所有家保險方案都是可以選擇自付額度,這個額度可以是按固定的起賠額或是按一定的自付比例,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選擇適合自己的自付額度。
是否涵蓋既往症。一些高端險是直接排除既往症,但是也有一些是可以接受既往症,但是通常都需要預核保,而核保的結果可以是加價,正常核保及排除。
核保寬鬆程度。其實對於高端險,由於保費較貴,大多數的保司都會在核保方面更加包容,比如一些客戶無法購買本地住院險,但是也許就能在高端險中買進。這也使一些被拒保的客戶帶來了新的希望。
孩子是否可以單獨購買。高端險是否可以讓孩子單獨購買,其實很多家長是很關心。市場上一般情況下分兩種,一種是必須需要家長帶孩子才能買進高端險;一種是孩子可以單獨購買,這裡也要注意的就是產品規定最低年齡的門檻,有的是0歲,有的則是7歲。
以上幾點是我歸納給大家進行參考,當然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