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調查顯示,新加坡青年對於貪腐、貧富懸殊、失業與經濟衰退等迫切課題的關注度,比其他東南亞國家的青年低很多。這顯示新加坡政府在確保國家不出現腐敗上,繼續取得比鄰國更好的表現。對政治現狀、執法和政治體制運行這三項指標最悲觀的是印尼青年。印尼青年對經濟前景也表現得最悲觀。

圖源:FACEBOOK
新加坡青年最樂觀印尼青年最悲觀
近日,由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展開的「東南亞青年與公民參與度調查」,訪問了六個東南亞國家的青年對國內政治和經濟情況的看法,及他們參與公民活動的程度。問卷列出的13個熱點課題當中,最受東南亞青年關注的依序是失業與經濟衰退、貪污腐敗、收入差距擴大、醫療不平等和氣候變化。
這是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首次展開這項研究,共3081名青年參與調查,他們來自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每個國家的受訪者約500人。新加坡青年對多數課題的關注度普遍較低。
以貪腐問題為例,印尼青年的關注度高達97%,泰國和越南也在80%以上;相比下,只有63.7%的新加坡青年表示關注。這項研究是在面對貪污指控的前部長易華仁被定罪後進行的。
儘管如此,新加坡青年對貪腐課題的關注度還是比其他國家低。報告稱,這「顯示新加坡政府在確保國家不出現腐敗上,繼續取得比鄰國更好的表現」。

圖源: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
新加坡青年對失業與經濟衰退、社會經濟差距和收入差距擴大這兩個課題的關注度,與其他國家相差至少10個百分點。印尼青年對這兩個課題的關注度分別達97%和92%,是東南亞國家當中最高的。
至於國內政治不穩定、恐怖主義、國家主權遭侵犯等課題,新加坡青年的關注度約為六成,同樣是六個國家當中最低的。報告認為,這些數據印證了新加坡青年整體上對國家治理感到滿意和樂觀的調查結果。
新加坡和越南的青年也對國家的政治和執法現狀最樂觀。對這兩項指標表示積極看待的新加坡青年超過七成,越南青年接近七成。兩國青年對國內政治體制運行的滿意度也超過八成。
對政治現狀、執法和政治體制運行這三項指標最悲觀的是印尼青年,持不滿情緒的受訪者介於53.9%至71.5%之間。印尼青年對經濟前景也表現得最悲觀。
東南亞青年對中國的關注度大幅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東南亞青年對中國的關注度持續上升。此前有調查顯示,若被迫在中美之間選邊,有更多東南亞受訪者選擇中國,這是中國的受青睞程度首次在東南亞態勢調查中超越美國。
此前,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發布調查,連續第六年針對東南亞知識精英對中美等主要國家的觀感與信任度,以及對本區域地緣政治課題的看法進行調查。
期間共1994人參與調查,他們來自東協10國的學界與智庫、商界、民間組織、非政府機構與媒體,政府部門,以及區域與國際機構。調查結果顯示,有50.5%的受訪者選擇中國,49.5%選擇美國。
這是2020年這項調查增設以來,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首選。有專家解讀稱,從中國角度而言,中國這幾年對東南亞的影響力穩定提升,調查結果也反映了這個趨勢。這是因為中國對本區域的關注穩定保持一致,美國的關注則隨著不同政府上任而時斷時續。

圖源: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
此外,更多受訪者認為美國減少了對本區域事務的參與。持這一觀點的受訪者從去年的25.7%增至38.2%。這進而衝擊受訪者對美國作為可靠區域安全夥伴的信心,對美國只有一點或完全沒有信心的受訪者比率,從去年的32%增至40.1%。
目前美國在區域有大量的軍事存在,但東南亞要的是不同的接觸,是市場准入。今年的調查對象中,來自商界以及政府領域的受訪者比率增加,來自智庫和學界的受訪者比率減少,不同群體的關注點不同,也可能影響了今年的結果。
以個別國家來看,若被迫在中美之間選邊,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下受益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寮國,進一步傾向中國的趨勢最為明顯。選擇中國的馬來西亞和印尼受訪者比率大增約20個百分點。
至於是否意味著東南亞國家已趨於倒向中國,從表面上看是像一個新趨勢的開端,但這個數字每年都會出現搖擺。美國去年的獲選率較高,但此前也大多維持在50%左右,如果只專注於誰跨過50%的分界線,就容易忽視這個長期的搖擺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