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都是外國人的錯嗎?
看到這裡,相信你不禁要問,外國人真的搶了本地居民的工作嗎?為什麼國會議員和部長們一直在強調就業市場對他們不公平?
事實上是從就業情況看,在新加坡常年對本地員工的保護之下,大多數新加坡人得以從事比較舒服的辦公室工作。
人力部楊莉明部長還披露了一個數字,新加坡人中每10名就業者中就有將近六名從事所謂的PMET工作,也就是專業人士、經理、行政人員和技術人員。這些基本上就是我們俗稱的白領。

楊部長提到這個新加坡公民的PMET比例是世界最高的。確實,放眼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60%的人在當高級白領……
她還提到持有EP的人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多,平均8本地PMET人才中,只有一個是持EP,其他7個都是本地人。
簡單一句話,就是新加坡大部分人已經都在當白領,而背後是上百萬從事藍領工作的外籍員工。
這樣的就業市場對他們已經很友好了吧,那為什麼政府三番五次的強調,公司要建立以新加坡人為核心的工作團隊?
問題可能出在今年的失業率數據上。
在數據統計下,新加坡本地人的失業率確實高於平均值。雖然已有種種保護措施,人力部截止到7月份統計,2020年本地人失業率為3.9%,高於整體失業率2.9%不少。

政府因此覺得,本地居民在裁員潮下遭到了歧視和不公平對待。
不過這一點挺耐人尋味的,為什麼在新冠疫情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僱主們會大批量的裁員本地人?
例如,8月27日,「Suntec新達」宣布裁員85人,其中60人為本地人。

而根據新加坡人力部7月2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新加坡失業居民人數為90500人,其中新加坡公民占79600人。公民失業率從3月份的3.5%增加至6月份的4.0%,公民失業率雖然創2009年全球金融風暴以來新高。
要知道,僱傭外籍員工,根據准證的區別,僱主是要繳納不同數額的人頭費的,而且還有眾多類似本地員工和外籍員工人員數量比例等限制,但儘管如此費勁,僱主們還是比較願意接納外籍人員工,特別是一些低收入、加班多的工種。
這背後是什麼原因呢?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體會。
而且,關於本地居民被裁員問題,政府一直都在努力了,勞資政協作夥伴早在2016年就制定了《勞資政冗員管理和負責任裁員指導原則》。職總上月再推出公平裁員框架。兩個框架的一些條款重疊,例如呼籲企業在裁員過程中避免歧視本地員工。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還要通過限制外國人就業的方式來保護本地居民,是否有些矯枉過正之嫌……難道一味地提高外國人的就業門檻,試圖降低外國人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就真的能夠將「飯碗」送到本地人手中嗎?

真正的公平競爭從來不是拚命保護一方,限制另一方。
而是全面提升求職者的工作能力,調整其工作觀念,以應對市場平等的就業挑戰。
新加坡整個國家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是這個國家得以快速發展並繁榮起來的關鍵。
它是那麼寶貴。希望它不要因為眼前的經濟困難,便被棄諸腦後。
人力部長楊莉明在國會上 關於外國人就業准證的辯論視頻 我們找到了,大家可以看看 公眾號後台回覆:部長
資料來源:
1. 新加坡新聞:新加坡:「人才立國」
2. 時代財智:去年新加坡外國勞動力人口減少
3. 紐約時報:新加坡推就業新政策限制僱傭外國人
4. 新加坡新聞:重磅!新加坡將再次提高工作準證門檻!疫情後,外國人更難留下
5. 早報:黃志明吁再檢討公平考量框架
6. CNA: Union leader urges tougher measures to tackle hiring bias, including EP quotas and ending tax breaks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