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中的商業空間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商業價值不能得到最大化利用,如何通過設計有效地讓商業空間「無死角」,成了老商場的改造難題。 SPARK以對新加坡克拉碼頭和升喜廊的建築創新設計改造而聞名。GRiD是一個全新的項目,項目位於新加坡實利基藝術區,是一個以年輕人為目標客群的商業和教育中心。

建築與周邊環境 攝影:Fabian Ong
夾在鄰近的SOTA藝術學院和幾個傳統的購物中心之間,GRiD是對現有建築進行充滿活力改造的一個很好例子,它通過積極的再利用而不是大規模的拆除和重建來延續其在社區中所承擔的功能。

建築轉角屋頂 攝影:Fabian Ong
SPARK擅長於為項目創造豐富的價值。通過改造,GRiD在城市街角變身為吸引人的「燈塔」, 改造後新增的可租賃餐飲空間創造了更高的租金回報,而「燈塔」也是對當地夜市文化的「呼應」。

人們經過天橋前往GRiD 攝影:Fabian Ong

街角變身為吸引人的「燈塔」 攝影:Fabian Ong
新引入的「社交樓梯」毗鄰周邊的SOTA藝術院校,是這個活力新角落的關鍵部分,是一個與朋友在長椅上放鬆休憩的地方,人們可以在這裡觀看螢幕上的節目或GRiD的藝術租戶提供的現場表演。

沿主幹道的建築立面 攝影:Fabian Ong

社交樓梯 攝影:Fabian Ong
街角的商鋪立面和社交樓梯有效地將乏味的空間轉變為充滿活力的、對數字社交友好的「網紅」畫布,成為內容創作者和嘗試新鮮產品體驗的消費者的打卡地。

夜景照片 攝影:Fabian Ong
通過精心的設計,GRiD從其周邊的建築中脫穎而出。外部的城市能量輻射到內部,以霓虹燈為載體的超大實用主義圖形散發出後工業美學。

GRiD成為年輕人的打卡地 攝影:Studio Zeros
GRiD坐落於新加坡藝術區的中心,處於SOTA藝術院校和Park Lane 及Peace Centre這2個新加坡老一代購物中心之間。

GRiD區位圖 SPARK
GRiD項目是將一個落魄的舊建築轉變為以社區為中心的青年零售和教育中心的極佳典範。提升改造工作的核心目的是通過社區互動、增加可達性和提升項目和社區形象來提高資產價值。

GRiD改造前

GRiD改造後 攝影:Fabian Ong
1. 立面改造
本項目主要的設計原則是對建築的轉角位置進行改造,它是連接街道的關鍵位置和商業入口。

概念圖:改造提升的理念 SPARK 新的轉角造型成為建築具有吸力的「視覺地標」,有效地將乏味的空間改造為充滿活力的、對數字社交友好的「網紅」畫布,成為內容創作者和嘗試新鮮產品體驗的消費者的打卡地。

概念圖:改造提升的理念 SPARK
通過將建築內部較深處且低租金的商鋪面積轉移到建築的轉角標誌位置,增加了數層更易到達的臨街高租金商鋪面積。

建築外觀日景 攝影:Fabian Ong

建築外觀夜景 攝影:Fabian Ong 低價值的商鋪被「置換」出來所形成的空間,創造出從一樓到地下室的雙層開放效果。

沿主幹道立面夜景 攝影:Fabian Ong
2. 符合客戶目標的業態組合
原先位於內部比較隱蔽位置的「餐飲市集」,改造後位於建築的轉角位置,這裡原本是沒有使用功能的4層中庭空間,這個重要改造提升了建築物對外和對內的視野可達性。

概念圖:改造前的4層中庭空間 SPARK

概念圖:改造後提升了建築物的視野可達性 SPARK
通過沿主幹道建築立面的不同樓層設置戶外用餐區,增加項目的吸引力和辨識度。

概念圖:將內部低租金商鋪面積轉換至臨街高租金商鋪面積 SPARK
可出租面積增加的關鍵數據:
· 轉角位置商鋪面積增加:50%
· 沿主幹道商鋪面積增加:35%
3. 社交樓梯
新引入的「社交樓梯」毗鄰周邊的SOTA藝術院校,是這個活力新角落的關鍵部分。

概念圖:社交樓梯位置的建築剖面圖 SPARK
它是一個與朋友在長椅上放鬆休憩的地方,人們可以在這裡觀看螢幕上的節目或現場表演,這個室外休閒空間將成為這個城市藝術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社交樓梯 攝影:Studio Zeros

社交台階與地下一層入口 攝影:Studio Zeros 社交樓梯同時形成了一個新的出入口,人們可以直接通往位於地下一層的美食街,享用其他具有吸引力的設施如「社交洗手間」。

地下一層入口 攝影:Fabian Ong
4. 社交洗手間
移動設備和社交媒體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激發了SPARK將實用空間設計成更積極的社交空間,讓人們在購物、學習或工作之餘,可在這裡會面、聊天和進行拍照創作。

概念圖:社交走道 SPARK

概念圖:通往洗手間的社交走道 SPARK
在這裡,公共學習、工作區域、自動售貨機、儲藏櫃等元素被彙集在一起,將原本的實用屬性區域轉變為社區里具有功能及社交屬性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