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歲女童江雨惠被虐死是體制的「集體失職」所致。(圖:CNA)
新加坡兒童會表示,四歲女童江雨惠被虐死是體制的「集體失職」所致。兒童會建議對學前教育工作者進行強制性兒童保護培訓,以及在每家幼兒園任命兒童安全官員。
江雨惠(Megan Khung)被生母和其男友虐待致死。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在兩名被告被判刑後表示,女童生前就讀的幼兒園曾發現她的身上有明顯傷勢,並向幼兒培育署提交了一份由女童的社工撰寫的報告。然而,該報告並未充分描述傷勢的嚴重程度,導致相關機構干預不足。
當局也在近幾年增加了舉報渠道、為社會服務機構推出指導框架,以及加強幼兒園的工作流程,協助他們更好的處理和通報可能被虐兒童的事件。
新傳媒英文新聞網CNA報道,新加坡兒童會周三發布文告表示,這些措施仍不足以協助幼教老師保護兒童免受虐待。
兒童會說,學前教育工作者可以第一時間發現兒童被虐或被忽視的跡象。但他們的主要職責是教育和培育兒童,而保護兒童免受虐待這項額外責任,是他們憑藉自身職位應盡的義務。因此支持學前教育工作者承擔起保護兒童的職責,包括了解如何處理疑似虐待問題並適當的上報有關當局至關重要。
社會及家庭發展部自2016年起推出指南,指導專員處理虐待兒童的個案。但兒童會在2017年針對336名專員的調查顯示,只有27.1%知道這個指南的存在。
兒童會提出兩項建議
兒童會提出兩項建議,包括對學前教育工作者進行強制性兒童保護培訓,以及為每家幼兒園任命兒童安全官員。
兒童會說,讓教育工作者和管理層接受基本的培訓可以讓他們在評估被虐跡象時更有信心,並有助於他們在遇到可疑個案時採取適當的措施。
「一些學前教育工作者可能面對職場壓力,這些壓力或阻礙他們舉報疑似虐待的行為。他們可能擔心舉報後會對自身或中心造成影響,也擔心來自家長和公眾的負面反應。」
兒童安全官員則可以是接受過專門兒童保護培訓的教育工作者,他們負責並且精通兒童保護問題,知道如何處理虐待問題,具備為受虐兒童提供心理輔導的能力等。
兒童會建議,這些兒童安全官員可以和兒童保護服務處以及社會服務機構合作,在遇到比較棘手且複雜的個案時,向這些機構尋求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