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車水,是新加坡一個地名,可以作為名詞,也可以是一個完整獨立的句子——用牛車運載水。
作為名字,牛車水是新加坡華人的一個聚集地,是當地有名的唐人街。作為一個句子,這個地名記錄了牛車水的前世。舊時牛車水地處新加坡河的出海口,兩百年前新加坡開埠的時候,當局為了發展新加坡,從中國大陸招募勞工,那時從中國南來的華人到了新加坡大多是從事繁重的碼頭搬運工作,他們居住載這裡,當時還沒有自來水,人們日常所用的生活用水以及清掃塵土飛揚的街道所需,每天都要用牛車載水沖洗。當時全市所需要的水,都得用牛車自市郊載到市中心,再由市中心轉往市內各地,這個以牛車載水供應用水的區域就叫做牛車水。因為是華人的聚集地,所以中國的美食、工藝、習俗、寺廟等等,都在這裡呈現得淋漓盡致,尤其每到中國傳統春節,牛車水便大紅燈籠高高掛起,他國疑是故國。1819年,英國人萊佛士登陸新加坡之後,對新加坡這個城市進行規劃,牛車水便劃為華人聚集區。

新加坡是一個國際化的繁華都市。世間的繁華大致相同,每到一個地方,我最喜歡的是了解其背後的歷史文化。因此,我到了牛車水之後,去了牛車水原貌館(Chinatown Heritage Centre),通過裡面的圖片、文字、實物展覽了解牛車水的前世今生。牛車水原貌館裡面展示了第一代華工到新加坡時候的生活狀態,他們從事各種各樣卑賤的苦力勞動,居住在侷促的格子房之中,窘迫的處境讓人心酸。在我的印象之中,華僑大多很有錢,他們光鮮回國,但是載牛車水的原貌館,我卻無意看到了他們光鮮背後的窘迫與窮苦。牛車水這個地方,多少先人在這裡流光了血與汗,有的人埋骨他鄉,有的人病痛輾轉,當然,也有的人衣錦還鄉……
這個華人聚集的地方,原本小販雲集,到處都是賣水果的、小食攤、寫信算命的、神像雕刻等等傳統的小店,叫賣聲此起彼伏,一片的喧囂。後來,隨著時代與城市的發展,一些行業及習俗逐漸式微或者遷走,留下一大片舊建築。仿佛一條蛇,它蛻下外殼。現在,牛車水的老建築經過翻新後,以嶄新的面貌面向世界。邁步牛車水,依稀隱約可以想像當年的嬉鬧,耳邊恍惚聽見牛車載水經過的聲音,車輪碌碌,車上水聲蕩漾,等待用水的人聽見牛車前來充滿了歡喜與期待的喊聲。時間如水,匆匆流過,一切不再回來。兩百年前的蠻荒之地,經過拓殖,牛車水,這個曾經用牛載水的地方,現在已經轉型成為集餐飲、娛樂、購物繁華一體的現代化購物中心。

說到牛載水,不知道為什麼,我突然想到潮汕地區,在我來新加坡之前,潮汕地區依然有一些地方存在人載水的現象。在我的故鄉普寧市轄內,南溪鎮江河縱橫交錯,是有名的水鄉,遺憾的是,很多河流甚至地下水卻因為環境污染不能飲用,居民的日常食用水必須從其它地方用人力運載而來。而在潮陽的貴嶼,也因為環境的污染,當地居民的食用水需要人工運載水到各家各戶。
兩百年前新加坡曾經用牛載水,兩百年後,中國大陸依然用人載水。有時候在想,這中間的發展距離,差距不止兩百年。

weibo:@黃劍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