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加坡從事文物修復的人很少,當中從事修復中國古字畫的人更少。48歲的張艷是本地書畫修復界的「金字招牌」。(視頻截圖)
作者 紅螞蟻團隊
通常一說到文物修復,尤其是修復中國書畫,一般人都不會聯想到文化氛圍單薄的新加坡。
但恰恰正是在如此繁忙的現代化城市國家裡,仍藏著鮮為人知的書畫修復師,而且還是本區域大師級的書畫修復師。其中一人就是「書畫外科醫生」張艷(48歲)。

張艷18歲那年與父母移居新加坡。(視頻截圖)
在新加坡從事文物修復的人很少,當中從事修復中國古字畫的人更少。
張艷與78歲的父親張孝宅,是本地書畫修復界的「金字招牌」。據了解,博物館、私人藏家、拍賣行,都會將收藏的古字畫送到這對父女檔開設的「文保齋」進行修復。
張孝宅在移居新加坡之前,就職於杭州著名的西泠印社,即中國研究金石篆刻的百年學術團體。經他之手修復的作品包括明代仇英、唐伯虎、董其昌、文徵明,清代的任伯年、鄭板橋、趙之謙、倪甜、王鐸及近代的徐悲鴻、張大千等人的作品。
紅螞蟻日前採訪到張艷,請她為蟻粉們介紹修畫這個很多新加坡人都沒接觸過的有趣職業,解釋修復過程中最核心的「洗、揭、補、全」四大步驟。

書畫修復過程中最核心的四大步驟:洗、揭、補、全。(視頻截圖)
出生在中國杭州的張艷,10歲開始跟隨家人學習熬煮修復畫作所需用到的漿糊。掌握了熬漿糊後,她就開始學磨刀,一步一腳印,慢慢熟悉修畫的所有步驟與工具。
1991年,張艷18歲那年,與父母移居新加坡,隨後入籍成為新加坡公民。過去30年,她一直從事著書畫修復師的工作,雖然這是條孤單的藝術路,她卻從中找到了不一樣的樂趣。
「當你一個人工作雖然是孤單,可是你並不會覺得孤單,因為你已經進入了畫的境界。」
這是紅螞蟻至今拍過最富有文化氣息的一個視頻,也是《小興趣大事業》系列的最後一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