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加坡國大生物科學系教授劉文川(左3)的指導下,學生順利完成2項實驗。
香港連續劇中,經常都會看到法醫採集犯罪者DNA的畫面。到底什麼是DNA?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科學系教授團,通過生動有趣的「檳城5所華文獨中生物科學營」,第一天就教檳城鍾靈獨中166名高中生提取香蕉的DNA,讓學生們大開眼界。
劉文川:激發學生對生物科學興趣
新加坡國大生物科學系副主任劉文川教授表示,這次的生物科學營主要是通過多樣化的實驗,激發學生對生物科學的興趣。學生有機會接觸,有機會動手做實驗,會對生物科學產生興趣,從中獲得啟發。
「整個過程中,學生自己提取香蕉樣本搗碎破壞其細胞壁、細胞膜和核包膜,再分階段加入鹽水、皂液和冷酒精,將DNA從附著的蛋白質中分離,大概5分鐘的觀察,就可以看到DNA絲慢慢形成,漂浮到液層上面。」

學生從搗碎破壞香蕉細胞,到分離蛋白質,親自動手提取香蕉的DNA!

通過PCR儀器複製樣本DNA後,學生們通過瓊脂糖凝膠電泳,分離不同大小的DNA,獲益不淺。
吳金爐:實驗分2部分
- -
吳金爐高級講師在分子實驗課程時指出,DNA是許多,或者所有生物的遺傳物質,從細胞中分離DNA是了解DNA本質的第一步,也是許多分子研究的第一步,例如DNA指紋分析、診斷和基因工程。
此外,生物科學營的第一天,也讓學生體驗做聚合酶鏈反應(PCR)測試。吳講師說,PCR有許多相關研究和實際的應用,而DNA克隆,常用於醫學診斷和法醫分析。
他解釋,這次的實驗,分成2個部分,一是用特異性引物(Primer)來擴增DNA片段,通過一系列溫度變化反覆循環,進行DNA複製。
「第二部分則是通過瓊脂糖凝膠電泳,來分離不同大小的DNA。」他解釋說,分離後,DNA分子可以在紫外光下被肉眼觀察到,DNA大小也可以通過已經知道的大小DNA樣本來做對比。
這項為期5天的「檳城5所獨中生物科學營」,吸引鍾靈、檳華、菩提、韓江和日新獨中的學生踴躍參與。講師包括劉益成教授、李代芹教授、丘才良教授、黃亞檬博士。
黃能業:DNA複製分離讓人大開眼界
檳城鍾靈獨中學生黃能業(18歲)表示,去年的課程有提到PCR,真正了解更多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時候,但都只是書面上的了解。這次有機會進一步地了解PCR,看到DNA的複製和分離,確實大開眼界。
- -
「從教授們的分享,可以深深體會到他們對生物科學的熱忱和態度,也了解到生物科學的偉大。因為這門學問,還可以針對基因缺陷所引發的疾病、癌症等問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討,讓我們可以更了解疾病細胞生物,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柯麗玟冀進一步了解科研
鍾靈生柯麗玟(18歲)也說,2年的疫情,已經很久沒有機會進入實驗室做實驗,這次的生物科學營,讓她有機會與同學一起做實驗,真的感覺到很開心。尤其是在講座會過後,更了解生物學,希望可以再進一步的了解科研方面的發展。

這次的生物科學營,讓黃能業和柯麗玟對生物學有更深入的認知與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