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新加坡警察部隊)
當一個少女遭受家人非禮,需要為此出庭供證,在她最需要支持時能夠陪伴在她身邊的,只有受害者關懷人員。從2017年開始擔任受害者關懷服務計劃義工的Verity Er說,很多時候,受害者會產生多種負面情緒,有時還得獨自協助調查,關懷人員就是他們唯一的支柱。
警方在進行調查時採取以受害者為中心的做法,受害者可要求在調查過程中有一名受害者關懷人員提供支援。在新加坡監獄署從事矯正改造工作的Verity Er說,受害者會產生的負面情緒包括:恐懼、憤怒、內疚、羞恥和悲傷,有時甚至是矛盾心理,而她的工作就是為這些受害者提供心理支援,為他們提供一個安全的空間,表達情緒。
同時,受害者關懷人員也必須留意受害者是否有自殘或輕生的傾向,與他們一起制定安全計劃,並為幫他們聯繫相關社區資源。
Verity說,無論案情多嚴重,關懷人員都會正視受害者的經歷,幫助他們了解所感受到的情緒。
她就曾遇到一名年僅13歲的非禮案受害者,對方是被家中成員非禮,所以當案件開審時,身為證人的家人無法在她準備出庭供證時陪伴左右,她就要求Verity和另一名關懷人員陪同。
Verity記得,受害者當時宣誓時都有困難,接受盤問時多次崩潰,還私下問她為什麼律師要反覆問她這些困難的問題。
「我從中真的看出受害者接受調查的過程是有多寂寞、孤獨和可怕,而我身為受害者關懷人員能幫助消除那些恐懼,讓我更相信受害者關懷人員的重要性。」
警方自2014年起就推出受害者關懷計劃,與受過輔導、心理學或相關知識訓練的義工合作,為受害者提供心理支援。只有在受害者要求下,才會安排受害者關懷人員陪同。警方目前共有大約150名受害者關懷人員。
心理創傷需要更多時間恢復,受害者身邊的人也應該要有耐心,給予他們時間療傷,就算不能回到案件之前一樣,也應該接受。
Verity建議受害者的身邊人不要刻意避開受害者的經歷,可以給他們機會談談他們的痛苦,不要因為自己會感到不舒服或認為對方會感到不舒服就避開這些話題。
她也指出,最不應該對受害者說的是「過一陣子就會好了」或「至少沒發生更糟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