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去年的紡織品廢棄物超過18萬公噸但回收的僅4%。本地大學同全球規模最大的粘膠纖維製造商攜手成立研究中心,推動紡織品回收技術的研究,制定適合在我國運用的紡織品生產和回收方案。
新成立的金鷹南大可持續紡織品研究中心是金鷹集團耗資600萬元,同南大攜手展開的五年合作計劃。研究中心將重點研究四個領域,包括將紡織品中的不同材質進行分類處理,以及研發環保方法來去除衣物染料等。研究中心初步已成功將衣物中的棉花和聚酯纖維分開。
金鷹南大可持續紡織品研究中心聯席主任胡曉教授說:「有的國家也已經在做紡織品的回收,但是他們很多方法都用比較多的化學品,我們想做更綠色的一些科技來回收紡織品。」
金鷹集團執行董事林清耀說:「如果我們能收集這些已知材質構成的廢料,就可以開始回收可再循環的廢料,展開所有的程序。」
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主持開幕時表示,新中心的成立,符合我國零廢棄的願景,更有助我國落實2030年綠色發展藍圖。
傅海燕表示:「目前不少市場對產品也設定一些要求,因此從商業方面來看,這給予我們動力去探討如何在生產流程中注入可持續的元素,在這些市場保持競爭力。」
金鷹集團計劃2024年在本地打造低碳,低化學品排放以及更節能的紡織品試驗回收廠,測試一些研究中心所研發的創新紡織品回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