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坦言,小時候不會講華語,曾被同學取笑,但他在O水準考試時竟考獲「A1」,連自己都感到驚訝!
黃循財前日發表任內首個國慶群眾大會,分享自己學習華文華語的經歷,並強調華語的重要性。
根據「8視界新聞網」報導,黃循財提到,父親在馬來西亞長大,母親是在新加坡的馬來甘榜長大,他們都不會講華語,他在家也沒有講華語的機會。

黃循財任內首個國慶群眾大會演說,重點落在未來政策上。
「我自己是上學後才開始學華文,學習華語需要更加努力。當時,有些同學甚至還取笑我,但沒想到的是,O水準成績放榜時,我的華文竟然考到A1,連自己也感到很意外。」
黃循財高中畢業後到美國讀書,沒有機會使用華語。從政後,因為需要和民眾用華語溝通,他當年下了苦功,現在能夠活學活用,華語也進步了。
他指出,雙語政策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年輕家長多在家裡使用華文華語,確保新加坡保持雙語優勢。
他承諾,新加坡政府會繼續支持國人提升雙語能力,鼓勵國人從小使用華文華語。
黃循財指出,新加坡政府接下來將強調,不只培養「精英」 ,還要栽培「精華」,將調整教育政策,讓華文成績優異的學生升上中學後,都有機會選修高級華文,不會因為小六會考總成績不達標,就無法精進華文。這項調整也將涵蓋高級馬來文和高級淡米爾文課程。
另一方面,黃循財指出,明年中起,單身子女想要住得靠近父母,在申購預購組屋時可獲得優先權,方便照顧父母,國家發展部之後會提供更多細節。
目前,只有已婚子女在申購預購組屋單位時,與父母同住或住得靠近可獲得優先權。
此外,為協助因公司裁員或倒閉等原因失業的人,新加坡政府也將推出技能創前程求職援助計劃,為中低收入者提供短期財務援助,在6個月內可申請高達6000元援助。
演講長達110分鐘
黃循財演講110分鐘,哪些關鍵詞用得最多?
《聯合早報》為黃循財的演講生成「文字雲」,統計高頻詞彙。
他在英語演講中,詳述對國家未來的期望,「新加坡」(Singapore)一詞出現至少51次,是最常出現的詞彙。緊接著是分別出現42次和36次的「學生」(student)和「學校」(school),凸顯他對教育的重視。
「組屋單位」(flat)和「新加坡人」(Singaporean)也出現超過30次。
黃循財在華語演講中,重申政府對培養雙語能力的承諾。除了「政府」(13次)和「新加坡」(9次),最常提到的就是「華語」、「文化」和「華文」,各說了9至11次。
馬來語演講最常出現的則是「馬來」(melayu,19次),以及分別說了10次和7次的「伊斯蘭」(Islam)和「領導人」(pemimp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