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補習的鄰里小學生,是如何衝進華僑中學,又拿全獎進入高中的?
中國學生來新加坡拿PR身份,真的有那麼容易嗎?
幼兒園、小學和中學,都有哪些叛逆期,如何跟孩子溝通才有效?
高中才從IP體系跳入IB體系,孩子能適應嗎?學的東西、學習方法有什麼不同?
男孩服兵役到底耽不耽誤學習和人生規劃?他們自己怎麼想?
……
這些問題樁樁戳在媽媽們的心坎上,好想知道答案! 辣媽最近採訪了不焦慮的「育兒達人——媽媽咪呀」,一起來聽聽鼓勵式教育、溝通式教育,這種一點兒也不捲的教育方法,到底管不管用~ 敘述 | Julia
編輯 | 牛油果冰沙
1 小孩子在新加坡留學就能拿綠卡?
因為不想要孩子走純應試這條教育之路,我們之前就規划過讓孩子出國留學。
只是沒想著這麼早。

最初的計劃,是在孩子考大學或者研究生的時候,長大了、有自理能力了,自己出國留學。
但是因為新加坡有低齡留學的機會,為了可以早一點投奔素質教育,「給孩子一個真正的童年,擁抱親密和諧的親子關係」,我們就把這個計劃提前了。
來新加坡之後,無論是靠領導力DSA進入百年名校華僑中學,還是決定申請新加坡PR,都不在我們最初的留學計劃里。

2011年帶兒子來新加坡留學的時候,我們計劃讓他讀完四年中學,然後拿O水準的成績去英國讀大學的預科,之後就留在英國讀大學,高效完成學業。 但在兒子小學畢業、PSLE會考完之後,剛好趕上了新加坡國際學生獨立申請PR這樣一個移民政策。
我們回顧了兒子在新加坡小學六年的學習經歷,覺得還蠻符合我們「不應試」的教育理念,再加上當時通過「領導力DSA」被華中提前錄取,和孩子商量後,決定先不著急去英國,讓他申請PR,繼續留在新加坡學習。
人生的路就是這樣,走一走、停一停,抬頭看看前路,低頭考慮考慮自身的情況,不時調整規劃,再繼續才能走的更順暢。
2 不補習,也能進名校!
牛娃的學習秘訣
當時我們選擇留學,就是不想讓孩子走純應試的教育體系,所以,我們就沒有打算在孩子學習能夠跟得上的情況下,加入補習。

但不補習,不代表不練習。憑心而論,我也不是一個放手給老師,自己就完全躺平的媽媽。
兒子小學六年時間,我通過平時的小測驗、以及作業情況了解孩子的學習進度,也會讓他在下午放學後通過做名校試卷、課外練習冊來鞏固日常學習的知識點,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一日日的沉澱,讓他的基本功越來越紮實,也就沒有補習的必要了。

通過DSA被華僑中學提前錄取,其實是一個意外。
我們不僅沒給孩子補習,同時也沒有刻意去規劃孩子的特長,DSA這條路本身不在計劃中。
只是,在孩子上小學的時候,老師發現他特別愛幫助人,也很熱情,通過老師和同學的推選,他擔任了學校的Head Perfect。

△小六畢業時,領取小六畢業學校的Head Prefect服務獎
也是因為這樣的一個職務,讓他能夠順利進入了華僑中學Leader Ship的DSA選拔,經過5-6輪的面試,最終獲得Confirm Offer。
3
哪有什麼一帆風順,牛娃也有叛逆期
不過,我現在總結起來雲淡風輕,但誰家孩子沒熊過呢?
尤其是在3歲、6歲、9歲,三個跨越性的身體和思想方面的成長階段,我家兒子更是一個都沒錯過——越想「完全掌控自己的生活」,越發現自己還不能夠做到想要的,娃就開始「不聽話」了。
特別是在他9歲的這個年齡段,我就發現他越來越難「控制」,他經常的會提出一些反對意見,或者是一直要刨根問底。

「為什麼要先做作業?為什麼不能先去玩兒?為什麼一定要像你說的這樣做?如果不這樣做又能怎麼樣呢?……」
十萬個為什麼瞬間把老母親逼瘋,一改往日「聽話」的態度。
因為兒子的這個狀態,和他之前的乖孩子形象反差太大了,有時候我也會繃不住,大聲吼他。但是交鋒幾次之後,我就發現,這種試圖像以前一樣「控制」孩子的狀態,很不對勁。
我們兩個人都是憋著氣的,我越想管孩子,孩子越不想讓我管,到最後總是互相暴怒結局,親子關係也是急轉直下。

還好這個時候,我就開始警惕了,剎車了。
因為我知道,在後面還有青春期這樣更難過的關卡,如果在這個時候你不好好的去維護親子關係的話,可能到十二三歲的時候,等到他青春期的時候,關係就會降到冰點,甚至出現根本不搭理你這種情況,那時就更難溝通了。
我必須在現階段,把親子關係,溝通方式給回溫,逆轉過來。
我用了兩種方法: 首先是改變自己和孩子的溝通方式。
在家裡,我嘗試把以前這種教育式的、下命令式的溝通方式,改成了相互傾訴,主動找兒子感興趣的話題跟他聊天。在這種聊天裡,了解他的心態,去潛移默化的引導他。



△一起旅行,也是親子關係最好的建立和修復時機 其次是,我請了外援,跟同齡孩子的家長互聊互助。
周末的時候,我會帶孩子去遊樂場或者游泳,孩子在一起玩兒的時候,家長就在一起聊聊天,互相了解一下自家孩子在其他孩子眼中的印象,以及別的孩子對他的一些評價,同學媽媽的一些建議。特別是家有哥哥姐姐的家長的經驗,對我處理親子關係、如何和孩子溝通,幫助就很大。

4 青春期想要和孩子關係好,就要逐步退出他的生活。
如果說小學階段還是陪伴式的成長,那麼中學、特別是青春期之後,父母要做好逐步退出孩子社交圈的準備了。

青春痘和青春期,都如期而至。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挑戰就是他根本不願意跟你溝通,這個是最最危險的。
雖然說我們要做好逐步退出孩子生活的準備,但是父母一定要非常清楚他交往的圈子,也就是對青春期孩子影響最大的人——他的朋友們。

對孩子最有影響力的人,漸漸不再是我們。
在我們要逐步退出孩子社交圈之前,一定要確保他的三觀正,對是非、好壞的判斷是正確而且有原則的,同時要有邊界感。
和青春期孩子能夠保持良好溝通,維護好親子關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父母一定要俯身下來,和孩子以朋友的方式來去相處。
比如,通過跟他分享你在青春期的時候碰到的一些事情,通過一些事件導致的好的或者不好的結果,側面的提醒和引導他,順利的渡過這個非常重要的時期。

在給孩子申請新加坡PR的時候,我嘗過「尊重式溝通」的甜。
那時我挺猶豫的,因為國際學生申請PR,男生是有上大學之前服完2年兵役的要求的。我和很多男孩家長想法一樣,覺得服兵役的話,進入社會就比別的孩子晚兩年,有點浪費時間。
但我沒有單方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畢竟這是他的事,溝通是必須的。
結果,孩子對這件事,和我的想法很不相同。
因為從一年級就在這裡讀書,對新加坡有一定的認同和歸屬感的,加上和同學朋友一起讀書,一起學習,一起服兵役,那他對這個事情就沒啥爭議。
最後,我們商量的結果就是決定讓他申請PR,並且去服兩年國民兵役。

5 別焦慮!考個好中學沒有那麼難!
今年,我的兒子17歲,已經讀高中了。陪孩子在新加坡讀書10多年,歷經N場考試,關於考學,有一些經驗和低年級的媽媽們分享: 想要培養一個優秀、自信的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所有的關注點都放在自己和孩子身上。不要和別人比,發現自己孩子的優勢,你就不會覺得那麼焦慮了。
過來人的真心話,在小學階段,只要跟好課堂的進度,把老師安排的功課都做完,適當的去做一些名校的試卷,整理錯題集,把薄弱的方面補足。
做好這些,在PSLE考入一個好的中學,就完全夠用了!
千萬別掉進內卷的漩渦,媽媽上火,孩子受挫。

在我們的鼓勵和認可中,孩子逐漸成為一個有自驅力的人。中四畢業那年,拿到了政府頒發的學業進步獎。之後,轉入了IB體系,在變化中繼續挑戰自我。
古人說,「心為形役,塵世牛馬」。
把生活過成簡單的模樣,死磕孩子優秀的地方,大大的去鼓勵他,你看到的,就全是他的閃閃發光,而孩子也在這種積極的互動中,生長出了對自己的信心。
相信我,有自信的孩子幹什麼成什麼。對自己,也是這樣。這是我育兒育己過程中,最大的秘訣!
與所有的媽媽們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