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的新加坡中小學食堂已不再像從前那樣,只售賣雞飯和魚圓面等基本食物。
如今學校餐廳的食物不僅講求多樣化,也更注重健康。
看看這些菜色就知道有多國際化:四川擔擔麵、泡菜豆腐、卡真烤雞(cajun chicken)、墨魚汁義大利粉、法式龍蝦濃湯(lobster bisque)、蛤蜊或鮭魚濃湯、冰咖啡、藜麥沙拉、古斯米(couscous)、韓式辣醬年糕以及御好燒(Okonomiyaki)等。
如果你覺得中小學的餐飲已經很豐富了,那你應該還沒看過新加坡學前教育機構的。用一句話概括就是:
健康飲食須從娃娃抓起!
根據一項針對新加坡嬰兒的健康成長追蹤研究顯示,良好的飲食行為可以降低兒童超重的風險,即使雙親都有超重史的孩子也是如此。
相反的,研究也顯示,童年時期飲食習慣欠佳和營養不當也會導致超重,進而增加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紅螞蟻手上有好幾間私人幼兒園和託兒所的菜單跟大家分享一下,看看新加坡的這些學前教育機構是如何從小給孩子們提供營養均衡的餐食,讓他們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黃金法則:須符合營養標準
一些幼兒園和託兒所因為位於辦公樓內,沒有廚房排煙設施,因此會把午餐外包給供應商。只有那些較簡單的早餐和下午茶才在校內準備。一些規模較大的在校園內就備有自己的廚房和廚師,一日三餐都可以內部包辦。
黃金法則就是:食物必須達到新加坡保健促進局所設的營養標準。
一般上,這些幼兒園或託兒所會為每個月的四個星期各設計一套五天不同菜色的「五天菜單」,然後每周輪換一套。
一些學校甚至會每三個月就更新菜單,保留孩子們喜歡的菜色,換掉較不受歡迎的。一些則更進一步在每個季度更換所有的菜單,也就說,一年必須至少準備16套「五天菜單」。

託兒所Raffles Kidz第三學期的午餐菜單,一共有四套,每周輪換一次。(蟻粉提供)
有別於中小學食堂里只有周一至周五推出不同菜單,託兒所的菜單可說是更千變萬化。主要是因為得讓幼兒持續保持新鮮感,吸引他們嘗試不同種類的食物,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譬如不挑食。
上述提到的託兒所Raffles Kidz,除了一般煮炒攤位可以找到的燴飯、還有沙煲冬菇雞飯、糙米飯配燉湯、炸魚和薯條、培根蛋醬義大利面、壽司、茶碗蒸、泰式香茅雞和植物肉漢堡等。
午餐都會配有水果
是不是覺得小孩們都吃得比我們平時更健康,更飲食均勻?想當年我們的兒童餐一定沒現在種類繁多。

Bucket House託兒所的菜單也相當「有趣」和健康。午餐有雞肉肉骨茶、日式牛蒡鮭魚飯(Takikomi Gohan)、早點有隔夜燕麥(overnight oats)搭配香蕉,以及酸奶多谷片(muesli)等。(蟻粉提供)
(科普一下:燕麥是一種低GI(血糖指數)食物,通過隔夜浸泡,燕麥中的澱粉會轉化為可溶性纖維,這有助於減緩食物消化和血糖的上升速度,從而保持血糖水平穩定。 總的來說,隔夜燕麥是一種健康、方便的早餐選擇。 它提供了豐富的營養,有助於促進消化和血糖控制。)
另外,多數託兒所菜單也會把堅果和海鮮(不包括魚類)等常見的食物過敏原排除在外。
為了讓孩童從小培養健康習慣,來長遠改善他們的身心健康。我國保健促進局自2012年推齣兒童託管中心健康膳食計劃(Healthier Meals in Childcare Centres Programme),參與計劃的託兒所得使用較健康的烹飪方式與食材,為孩童提供少鹽、少油、少糖、全谷等較健康飲食,而且午餐一定要標配切成小塊的季節水果。
保健促進局還提供菜單樣本供託兒業者參考。

所謂的健康兒童餐有糙米黑米粥和韓國紫菜包飯等料理。(保健促進局)
有參與兒童託管中心健康膳食計劃的託兒所,把健康飲食做到更「極致」,膳食嚴格採用蒸、烤等健康烹飪方式。所使用的食材都是糙米飯,糙米米粉、全麥麵包、全麥螺絲面、牛奶、雜谷、玉米片等等。參與計劃的有才兒坊託兒所(Childfirst)、馨樂園幼兒園(Kinderland)以及幼兒園Kiddiwinkie Schoolhouse。
抗糖從小抓起,才能避免被糖尿病找上。

才兒坊託兒所菜單。(蟻粉提供)

馨樂園託兒所的菜單(蟻粉提供)

幼兒園Kiddiwinkie Schoolhouse每月第一周和第三周的菜單。(蟻粉提供)

幼兒園Kiddiwinkie Schoolhouse每月第二周和第四周的菜單。(蟻粉提供)有些還會準備給寶寶吃的流質食物
一些幼兒園還設有托嬰所,因而他們的食物除了確保多樣化之外,還得根據孩子的年齡,準備流質食物或固體食物等。
舉例子,寶寶一歲以前,以吃奶為主,六個月的嬰兒會開始添加輔食,正在學習吞咽的就會添加流食,10至12個月大的幼兒得準備切碎食物,而且1歲之前所吃的食物都不能添加調味料。

Camelot 托嬰所9到12個月嬰兒的餐飲。(蟻粉提供)
幼兒培育署的夥伴業者Star Learners Child Care透露,學校也會給8至12月的幼兒準備饅頭和三文治,不過會切成小塊(bite-size),讓他們一口就能放進嘴巴。他們的下午茶則是各種易吞咽的水果泥。

(蟻粉提供)
一歲以後,幼兒已具備咀嚼的能力和消化能力,應逐步向成人的飲食結構調整,再以牛奶為輔。
所以Star Learners給13至18個月大的幼兒準備的菜單,種類就變多了。不但有越南式雞丁紅蘿蔔白菜湯麵,下午茶還有各種口味(巧克力、香草味、香蕉、草莓)的自家烘烤的鬆餅。

(蟻粉提供)
家長自己也得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確保家裡的飲食是「少鹽、少糖、少油」。
否則孩子們回到家又打回原形吃上白米飯,以及添加了不少花生油和調味炒得「有鍋氣」的菜肴。一旦吃過了比健康餐要美味許多的食物,要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就功虧一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