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衛生部總部外觀。(海峽時報)
作者 張麗苹
新加坡在疫情期間,似乎又多了一種新常態:不接電話。
這裡說的是最近被數名讀者投訴的新加坡衛生部。
過去八天內,有至少五名讀者寫信到《聯合早報》交流站申訴衛生部在執行隔離令時出現疏漏,而且「不接電話」、「只讓人聽音樂」。
《海峽時報》和《新明日報》上個月曾相繼報道說,有民眾申訴無法順利履行隔離令,因為衛生部讓他們「等了又等」,撥電給衛生部和策安保安(Certis Cisco)詢問時,不是無人接聽,就是轉接了好幾次後自動掛斷。
衛生部8月2日答覆《海峽時報》詢問時,針對這些未盡善之處(延誤送往政府隔離設施、與某些履行隔離令的民眾出現溝通不良的情況),向受影響的個人與家屬致歉。當時衛生部表明,當局已增加資源與人力,接下來情況將有所改善。
「我們負責隔離運作的職員這段時間都很努力工作。衛生部也已經增加了資源與人力,來應對激增的工作量。」
言猶在耳,8月5日又有讀者寫信到《聯合早報》反饋說,衛生部執行隔離令的做法有待改善。
「當天一早,我撥了無數通電話,卻一直無法聯繫上。直到下午,我聽了至少15分鐘的機器錄音音樂,終於和客服人員通了話。」
「女傭撥電向我求助,我立即撥電衛生部詢問,但電話一直沒人接,我只能電召德士把女傭載回家。」

(聯合早報截圖)
8月11日,《聯合早報》交流站又出現兩封讀者來函,其中一人王振春說:
「我打了好幾通電話,不是說這事不是他們負責的,就是讓我聽音樂,最後叫我輸入電話號碼,說他們會回電,可是等了一整天也沒接到電話。」

(聯合早報截圖)
另一名讀者方葦蓴則寫道:
「友人幫我致電衛生部,希望獲得更多詳情。令人失望的是,得到的回應卻是同一則簡訊。衛生部連回復也不屑嗎?」
「(酒店)當然有求救電話,但沒有一次能接通。」

(聯合早報截圖)
時隔一天,早報交流站前天(8月12日)又出現兩封類似的讀者來函。其中一人鄭寶珠說:
「打電話向衛生部查詢,只聽到音樂,等不到人的回覆,只能不了了之。」

(聯合早報截圖)
另一名讀者鄧姍芮說:
「我也時常接到衛生部來電說要我去隔離。我聽了就馬上掛掉,然後打電話去衛生部求證,打了兩個電話半天都無法接通,後來打去警察局求助,警察說他們不處理這件事,還給我電話號碼打去衛生部,結果還是沒辦法接通。」

(聯合早報截圖)
從上述五封讀者來函,我們可以看出以下現象:
衛生部發出隔離令時,無法說明對方是在哪裡與確診病患有過接觸,導致收到通知的人感到錯愕,以為是詐騙電話或假簡訊;
打著「隔離令」旗幟的詐騙電話似乎增多了,國人不時收到自稱來自衛生部的電話或假簡訊;
隔離令的執行步驟不夠透明,接到隔離令通知的民眾不清楚下一步該做什麼,感到無奈又無助;
隔離令和PCR檢測結果的簡訊通知上的名字一再被弄錯,民眾惱火之餘覺得當局辦事草率。
這些現象確實令人感到困擾,也難怪讀者方葦蓴會憤憤不平地寫道:
「衛生部是真的這樣忙嗎?還是把人丟在酒店,就以為什麼問題都解決了?被隔離的人有沒有問題,能不能適應,還是有什麼需求,他們一概不理?希望衛生部能給我一個合理的交代。」
衛生部應該是真的很忙,至今仍未答覆這幾封讀者來函。以當局一貫的做法,接下來必然會持續「滅火」,安撫惱火的民眾。 其實電話打不通、無人接聽、轉接時讓人聽音樂的情況,在大部分人居家辦公後,似乎已成了一種疫情新常態。許多政府部門和私人機構的電話皆形同虛設(沒辦法,辦公室沒人啊~)。
紅螞蟻就注意到,今年3月有讀者寫信到早報說萊佛士醫院的服務差,「專科部門的電話老是沒人接,也不聯繫病人跟進情況」。7月又有一名讀者黃齡慜致函早報投訴蘋果公司客服態度令人失望。
「第一個接電的客服人員說,他安排一個時間,請另一個客服人員撥電給我,他也留下一個聯絡號碼。一個小時後,我的手機響起,我按照說明輸入相關資料,豈知卻無人接聽。我隨即撥打之前那個客服人員留下的聯絡號碼,結果也一樣,無人接聽。」
紅螞蟻今年6月撥打信用卡公司的客服電話時,也同樣遇到這種不斷轉接,只讓人聽音樂,等了又等的情況。最後實在受不了,直接「殺」到銀行的服務櫃檯,才終於解決了問題。
蟻粉們在疫情期間,是不是也遇過類似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