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道德教育,新加坡說,「這題我會!」
最近,新加坡總理夫人的Facebook更新了一條新的動態。幾個穿著英華中學(自主)校服的孩子,在公共運輸上的素質品德得到了新加坡總理夫人的盛讚。

新加坡公民的高素質是刻在骨髓里的。
走在新加坡的街道上,你會發現,大家乘坐扶梯時,都會非常默契地靠左站,這樣是為了保留一條緊急通道給需要的人。
在人多的地方,大家都會自動排隊,如果天氣炎熱,新加坡人還會把鞋子放在地上排隊。

坐電梯的時候,如果看到有人也要搭乘,都會主動等一等後面的人。
在搭乘巴士和地鐵的時候,都會主動禮讓車上的乘客先下車。而且,新加坡人說話不喜歡大聲喧譁,大部分的新加坡人在公共場合都會保持輕聲細語。
如果你在遊玩的時候因為不熟悉路糾結要走哪邊的時候,也會有和善的新加坡人主動問你需不需要幫助。
並且,最神奇的是,如果你在新加坡丟了東西,幾乎都能在原地找回來。
這就是新加坡人的國民素質。
新加坡人能養成如此高的品德,這跟新加坡從小學就開始給學生們開設公民品德教育課程有很直接的關係。
在新加坡小學,公民品德教育為必修課,1-3年級以連環畫為主,4-6年級以生活實例為主。

新加坡小學生使用的教材
在新加坡小學語文教材中,囊括了華人的節日、風俗、禮儀、奮鬥歷史、家庭觀念、以及神話、音樂、戲曲等蘊含了孝親、禮讓、睦鄰、公德心等優質品德。既向學生灌輸了適合新加坡的東方價值觀,教導了學生為人處事的道德品質,也訓練了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
而且,新加坡小學生的口試和寫作考試,也都基本圍繞品德展開。考試主題幾乎都離不開互幫互助、團結友愛、鄰里和諧、種族尊重、愛護環境等等。

除了課堂上的教育,新加坡小學還會開展課外活動,讓學生們在實踐中獲得正面經驗,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品德教育。
例如,新加坡三育中小學會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實踐,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和服務精神。學校每年都會組織一系列的文化活動和比賽,如中華經典誦讀、英語演講比賽、科技創新大賽等,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更多的鍛鍊和提高。

同時,新加坡小學還非常注重社區服務的開展,學校會鼓勵學生多參與志願服務、環保活動、文化交流等項目,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服務精神。
在學校充分發揮他們對孩子品德教育的同時,家庭教育也在同步進行。
在新加坡的公共運輸上,很多新加坡的寶爸和寶媽,都會在上車前提醒孩子的音量,如果在巴士或者地鐵上打擾到別人,會馬上進行道歉。雖然調皮是所有小孩子的天性,但是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他們也會懂得在公共場合吵鬧的行為是不合規範的。
每個地方都有熊孩子,但是在學校和家長的正確引導下,每個熊孩子都可以成為被新加坡總理夫人稱讚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