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年輕人也跟風躺平、慢就業?
在TikTok上出現了一個老一輩人會覺得很不可思議的風潮:年輕人紛紛分享自己無業狀態的快樂生活的視頻,以#unemploymentlife(無業生活)來標籤著。目前這些視頻已被觀看超過2580萬次。
此類視頻2020年首次出現在TikTok上,當時冠病疫情引發的裁員和招聘凍結導致許多Z世代年輕人(1997年至2012年出生,目前26歲以下)失業。
最初,這些視頻主要講述年輕求職者如何在為最壞的情況下做最好的自己,但現在已逐漸演變成講述年輕人自願辭職,有的加入職場還不到一年。
此類內容大部分來自美國和英國,但這種趨勢最近也在新加坡流行起來。
國家隊運動員退役後加入「自主無業」行列
26歲的新加坡前跳水運動員曾繁鏗就加入了這個「自主無業」行列。
他在2017年吉隆坡東運會的男子雙人10米跳台賽奪銀牌。他與隊友林升艷是新加坡體育歷史上,首次晉級至奧運會跳水項目的選手。
曾繁鏗9月23日在TikTok的視頻中,向9000多名粉絲直言不諱自己已失業五個月了,並大方地跟大家分享他樂在其中的無業生活。
和同齡人一樣,他在工作日也起得早,只不過他不是睡意惺忪地去擠地鐵巴士,趕在9點前衝進辦公室,而是先賴個床兩三小時,然後去上高強度健身課程,玩玩噴漆,與朋友共進晚餐,最後在劇院看了個話劇結束他的一天。
@j0nbon1_1
Funemployment!!! I'm actually so busy!!!
♬ original sound - J0NBON
這個酷似富家太太的生活方式,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退休生活。不過,一些網民則不屑這種生活方式,認為這是好吃懶做不孝子的生活。
曾繁鏗將目前的生活形容為「Funemployment」(我失業我快樂),指的是利用失業時的自由時間充分享受生活的這種狀態,忙碌而充實。
曾繁鏗屬於新一代的新加坡年輕人,他們認為失業並不是恥辱,而是對過度勞累、沉悶工作和超級資本主義的抗議。
他去年6月從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建築設計專業畢業後,曾到一家製造業公司上班了10個月。今年五月決定辭職是因為,他深知自己的夢想職業終究是一名設計師。
他接受《海峽時報》採訪時說:
「那不是我想要長期從事的工作,而且公司規模很小,沒有太大的職業發展。」
自從13歲就開始接觸跳水的曾繁鏗坦言,
為了獲得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參賽資格,過去10年他幾乎每天都在訓練,所以對自己目前休息一下的決定,一點都不感到內疚,還說這是他打小以來,能夠好好享受休息最久的一次。
「太奇妙了。現在的每一天都是不同的,我的生活如此即興。我會再找工作的,只是不是現在。」
曾繁鏗早前受訪時曾說,
他的整個人生就是不停的上課、訓練。國民服役期間也要進行周末訓練,就連東京奧運比賽日也碰上了大學小組畢業論文的發表日,他早上得訓練,晚上則埋頭寫報告。他跳水生涯的十年中有八年都想過退役。他從來沒有空間可以思考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

曾繁鏗從小就得兼顧學業與跳水。2020年東京奧運會,他無緣進入半決賽後,就表示自己在跳水領域已經征戰多年,開始感覺有些疲憊,想要離開體育競技舞台。他後來成功獲得杭州亞運會資格賽,最終沒有出戰。不過,他還有作為宣傳大使出席本屆亞運會。(聯合早報)
曾繁鏗目前也通過從事藝術工作和潛水教練等自由職業來養活自己。
他坦言,在獨處時他也會為自己的未來感到焦慮。自認比大多數人更有韌性的他提醒自己,生活就是要學會妥協。 所以他給了自己一個期限,最遲在明年就要找到工作。
26歲的內容創作者Kerstin Ong曾是我國的跨欄國家隊隊員。今年6月,她辭去廣告營銷人員的工作,成為全職的網紅,部分原因就是想看看能否以這個身份養活自己。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Kerstin Ong (@kerstinong)
Kerstin說:
「說實話,當一名網紅,可以比普通工作賺得更多」。
她在Instagram上擁有4萬名粉絲,在TikTok上擁有6萬名粉絲。
Kerstin6月起製作了一共六集的「失業快樂族」的系列視頻,粉絲人數一下子增加了1萬人。
其中一個視頻,開頭的片段是她在工作時苦苦掙扎的一幕幕,她常常對著發光的手提電腦螢幕哭泣,很想結束這一切。後來,她決定當一名失業快樂族。
辭職後她有時間鍛鍊、購物、出國遊玩,享受美食、出海等,生活多姿多彩,容光煥發,和早前的她相比,無論在精神上還是健康上都截然不同。
@kerstinong Not everything is sweet & happy. 6 months ago, I was struggling so badly I constantly thought of just ending everything. Honestly, just not worth it. Prioritise happiness & health over everything else. 🤘🫶❤️ #sg #sglife #worklifebalance #funemployed ♬ Style - Taylor Swift
儘管如此,她坦言後來有獵頭公司找上她,開出了不可抗拒的條件後,她又重新回到了全職廣告營銷的崗位。
李顯龍總理:過「空檔年」不是壞事

顯龍總理10月5日在「亞洲前瞻峰會」閉幕對談上回答現場提問。(聯合早報)
李顯龍總理在上周四(10月5日)的亞洲前瞻峰會閉幕對談會上回答對空檔年的看法時說,
年輕人選擇過「空檔年」(gap year)不是壞事,他希望年輕人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希望年輕人明白無論做什麼都會需要經歷艱苦努力的過程,很多時候不會感到振奮、刺激或得意,但必須堅持,最終回頭看時就說,「好吧,總的來看,我選擇了對的路。」
總理認為選擇不同的道路是好事,如果熱心想做社工,或到弱勢團體工作或有藝術天分,那就去做,但也要務實,「慢慢的就會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他說,
空檔年對他那一代人來說是奢侈的,當年根本沒有人會討論空檔年,但對時下年輕人卻是正常不過的事。他鼓勵年輕人有機會就去看看世界、學習,往新方向成長,也就更有準備貢獻和創造不同。
以前的「中年危機」在職業生涯初期已出現
不是Z世代的紅螞蟻也十分了解他們。
媒體行業里,很多記者(好些也不是Z世代)長期處於高壓環境讓人精神疲憊,陷於倦怠(burnt out)的狀態,在工作個五到十年後,也會裸辭去旅遊,好好享受一陣子的自由時光,認真地思考日後的人生,才重回職場。只不過我們稱之為「中年危機」。
招聘專家指出,越來越多Z世代在職業生涯初期就「自主失業」的跡象表明,從「零工」(gig)和內容創作中可以帶來的豐厚收入,已經打破了傳統工作的定義。
幫助公司招聘和留住年輕人才的公司Millennial Minds創始人Vivek Iyyyani解釋,
現在年輕人不怕裸辭,因為他們有很多方法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能賺錢。任何可以在網際網路上提供的服務都可以讓他們的裸辭生活維持下去。
例如,26歲的Zachary Tan在一家營銷機構工作了五年後,為了尋找更有成就感的工作,今年8月辭職。
「我想停下來花點時間去思考,長遠來說什麼工作會讓我快樂,也許是一份感覺不像工作的工作。」
他離職後,開設了以失業為主題的TikTok帳戶。結果第一個視頻就迅速躥紅,吸引了近22萬次觀看,出乎他的意料。
「那時我才意識到,很多人也正面臨著與我一樣的問題。」
@heys2ach What does being unemployed in Singapore feel like? #hustleculture #unemploymentlife #jobhunt ♬ Aesthetic - Tollan Kim
Zachary的Titok帳戶大約有2000名粉絲,在網上有一定的影響力,足以讓企業肯付費找他打廣告了,讓他有點收入暫時度過這個「休憩期」。
「現在做自由職業的我,和以前一樣忙,甚至更忙。但我有自由,擁有掌握自己時間的權力。」
裸辭須得先有「鈔能力」
然而,《海峽時報》訪問的年輕人都指出,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負擔得起裸辭候暫時休息一下的生活。他們之所以能夠這樣做,是因為他們有積蓄,正處於一個幾乎沒有家庭責任需要承擔的人生階段。況且,不少Z世代的父母也無需他們供養。
比他們年長的夾心層則不一樣。那一代人上有老下有小須養活,不能說辭就辭。
招聘專家Vivek也說,
年輕人的輕重緩急事項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們在高質量的生活中長大,所以他們優先考慮的,是有意義的工作、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他提醒這些「失業快樂者們」:
必須準備好面對長輩的一些評判。因為老一輩的人很難理解,一個人可以沒有一絲內疚和恐懼,還很享受失業的過程。
他也給予老一輩忠告說:
「你們對年輕人的期望可能已經過時了。畢竟,世界已經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