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小企業對人工智慧的應用仍然停留在表面階段,新加坡中小企業商會(The Association of small & medium enterprises,簡稱ASME)接下來將加強中小企業對人工智慧和網絡安全的應用和了解,以幫助他們加速數碼化轉型的步伐。


ASME是新加坡最大的中小企業組織,成立於1986年,由企業家為企業家服務,目前擁有約6000名會員,涵蓋各行各業。
新上任的ASME會長洪煜說,因缺乏時間和精力,很多中小企業並不懂得如何通過人工智慧的應用來優化公司運作,提高整理效率,接下來ASME會助力中小企業加強數碼化轉型。
01 為中小企業發聲和服務

圖源:聯合早報
洪煜表示,ASME一直以來積極為中小企業發聲,不僅作為政府與企業的溝通橋樑,向政府反饋業界意見,爭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資源分配,也與政府一起合作幫助中小企業,提供各種服務和項目:
推廣國際化人才培育計劃(Global Ready Talent Programme,簡稱GRT):幫助中小企業培養具備國際視野和能力的人才,支持他們到海外市場開展業務。
運營中小企業中心(SME Centres):為中小企業提供免費的商業諮詢和診斷服務,幫助他們解決經營問題,提升競爭力,實現創新和轉型。
組織貿易代表團,帶領本地商家到不同海外城市去實地考察和尋找商機,建立合作關係,拓展市場:過去一年,ASME共組織了近30個貿易代表團,涉及雅加達、杜拜、曼谷、胡志明市等地。
由於中美貿易戰尚未和解,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各國都更注重自家企業,企業趨向近岸外包和友岸外包,導致新加坡的出口和投資受到影響。此外,新加坡順應第二代防止稅基侵蝕和盈利轉移(BEPS 2.0),可能影響我國對外資的吸引力,進一步影響經濟活動和就業機會。
在即將來臨的2024年,經濟環境從內至外仍充滿不確定因素,ASME將會推出一些新的計劃:建立中小企業展示交流中心,為中小企業提供一個展示和推廣自己的產品和服務的平台,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一個交流和學習的場所,讓他們能夠互相分享經驗和資源,尋求合作和創新的機會。
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計劃,為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的培訓和諮詢服務,幫助他們利用先進的技術和工具,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降低成本和風險,增加收入和利潤,應對市場變化和競爭挑戰。
02 計劃明年第二季推出中小企業版ESG指南
政府非常重視並大力推廣環境、社會和治理(ESG)課題,本地中小企業也不能掉隊,洪煜說,從中小企業的角度來看,ESG是一個很高深的課題,也因為人手有限,中小企業本身要委任首席可持續發展官(CSO)具有很大難度。
因此,ASME今年成立了和諧行動小組(Harmony Action Group),以提升會員企業和其他中小企業對ESG的認識。除了繼續倡導業界最佳做法之外,ASME正為本地中小企業量身定製的ESG指南,計劃在明年第二季推出。

圖源:雅虎
由於國人熱衷於到國外旅行,本地商品買氣有所減弱,加上新加坡消費稅明年調高至9%,部分商家生意必然受到衝擊,與此同時,新加坡雖然吸引不少國外旅客到訪,但這些旅客大多花費在精緻體驗上,中小企業實際上難以分一杯羹。
中小企業是經濟的中流砥柱,新加坡政府致力於推動大型企業的發展,對中小企業的支持「是有一些,但相對較少」。
政府在2023財年預算案撥出了10億元加強新加坡企業國際化計劃(Singapore Global Enterprises initiative),協助新加坡企業取得資金以擴大規模和打造國際競爭力,至於企業發展計劃(Enterprise Development Grant, 簡稱EDG)的津貼額度,自今年4月1日起從70%降回50%。
中小企業申請EDG計劃所做項目規模一般介於7萬新元至15萬新元,然而,如果政府只提供項目津貼的一半,對於這些中小企業來說,並不能提供太大的支持。
洪煜直言,中小企業在EDG計劃下展開項目其實面臨不少約束,既要提呈計劃書和符合當局審計等要求,也要確保最終能實現當初定下的目標,因此許多中小企業到最後索性不去申請EDG。它們不是把項目規模縮小,靠一己之力來執行以獲得更大靈活性,就是「乾脆不做了,去想一想,慢慢來。」
03 拓展海外商業足跡和後端工作外包

圖源:雅虎
由於通貨膨脹,面對商業成本高漲的壓力,海外發展將是重要的方向。為了應對這些難題,洪煜建議本地中小企業採取以下的策略: 拓展海外商業足跡:除了把產品和服務出口到海外,也建議考慮在海外設立分公司或合資公司,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適應當地的市場需求和消費習慣,提高競爭力和品牌知名度。 本地中小企業應首先考慮在東協拓展商業足跡,發揮主場優勢。東協是一個擁有6億人口的龐大市場,經濟增長迅速,消費力強勁,與新加坡有著緊密的貿易和投資關係,也有著相似的文化和語言。ASME將繼續幫助中小企業開拓東協市場,提供信息和資源,組織貿易代表團,建立合作網絡。 後端工作外包第三國:洪煜以自身的經驗說,為了加強公司靈活性及控制人力資源成本,他的公司在新加坡僅有六名員工,在菲律賓設有10個人的項目管理團隊,並在印度、巴基斯坦和越南這三個國家以項目合約形式聘僱開發員。 所以可以考慮把公司像會計、人力資源管理的後端工作,外包到馬來西亞或菲律賓等第三國家,這樣可以節省人力成本,提高效率,同時也可以讓本地員工專注於更重要的核心業務和創新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