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因整個城市在綠化和環境衛生方面效果顯著,故有花園城市之美稱。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新加坡的土地面積是719.1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6月, 總人口570萬,是典型的城市型國家。
新加坡河曾被嚴重污染,自1977年起,新加坡政府對河岸進行10年綜合整治。市區重建局1992年開始修建新加坡河濱步道工程,1994年頒布《新加坡河開發控制性詳細規劃》,制定了新加坡河城市更新的策略和方法,更新段長度約3千米,水體面積約10公頃,河岸更新計劃共覆蓋兩岸面積共96公頃。


更新策略要點:一是「小街區、多路徑」,創造適宜的街區尺度及良好的河岸可達性;二是「人車」既分流又聯繫,快速及慢速交通系統既互相分隔,又能便捷地轉換;三是河介面控制,建築沿河布置,以「退台」方式限制高度;四是景觀設計「緊湊」而「多樣」,以硬質鋪地為主的林蔭濱河窄道,注重場所圍合感;五是頻繁設置橋樑,通過「橋」加強兩岸的人流聯繫及場所整體性;六是創建「公共活動走廊」,吸引更多的公共人流及活動。


當今我國許多城鎮正處於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的不斷增長,大量城鎮黑臭河涌污染問題日益凸顯出來並且引起了社會各界尤其是城鎮居民的高度重視.河涌是我國的重要自然資源.更是生態環境保護鏈中的重要連結部分.如何有效治理城鎮黑臭河涌污染現象便成了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新加坡河更新治理經驗值得借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