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地鐵空間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公共場所」。在享受地鐵帶來快捷方便的同時,如何創造文明有序的乘車環境依然是需要進一步探討的課題。那麼新加坡都有哪些成文或不成文的地鐵禮儀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以嚴格出名的新加坡,地鐵里的禁止標識明文規定:
吸菸者一律開罰新加坡幣1000元;
飲食罰500新幣;
帶易燃易爆物品者罰款5000新幣;
其中還有一項「不准帶榴槤」的規定,卻沒寫上罰款金額,似乎是用勸說的方式,希望大家能夠不帶就不帶。

禁帶易燃易爆品,大家都很容易就能理解,但不能吃東西,不能喝水,不能攜帶榴槤,這又是為什麼呢?
1
安全的需要
一方面吃喝人遇到緊急停車或者擁擠的情況容易發生窒息等問題;
另一方面,萬一食品或者飲料潑灑到地面會令人滑倒摔傷。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過敏反應,有些人對某一類的食品敏感,哪怕只是氣味或者粉末都有可能引起很大的問題。

2
文化的需要
新加坡民族眾多,大家的飲食習慣各不相同,在公眾面前吃喝容易引起不同文化的人群的反感,誘發各種矛盾。
另外地鐵車站基本上都是位於地下20至30米深處,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儘管車站裝有通風空調,但是食品產生的氣味,特別是帶有異味的,會對周圍的乘客造成不良影響,污染車站、車廂空氣。

地鐵執法人員表示,他們在執法時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也會勸說乘客下車或者將有氣味的食物包裹起來,儘量不要影響到他人的乘車環境。
3
清潔成本的需要
新加坡人工成本不便宜。沒有太多的清潔工人及時打掃車站,因此需要民眾的自覺維護。
4
文明的需要

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民眾需要更加文明的行為,克制自我需求,減少因自私自利而妨礙他人的可能性。避免類似因開飲料瓶子的時候潑濺到別人的西裝上從而引起的不必要糾紛等。
總之,當我們內心中放下自己,以別人的利益為中心來考慮問題的時候,就能理解新加坡地鐵中的這些規定了。

其實,無論在哪個國家,在地鐵里吸菸、隨地吐痰、大聲喧譁、播放音樂、吃味道重的東西等行為,都會對其他乘客造成困擾。如何摒棄陋習、讓文明成為自覺,是我們共同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