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如果把那輛羅厘換成是寶馬或法拉利或瑪莎拉蒂,那個「強弱」、「白藍」、「富貧」角色是不是瞬間對換了?瑪莎拉蒂撞腳踏車,相信很多人會把矛頭轉向瑪莎拉司機了。這種「仇富」心態很不健康,甚至很不理性,它反映的是人們對社會階層固化的不滿,富人更富,窮人更窮。
三、公路設施不到位,政府鼓勵大家以腳代車的計劃難成功
紅螞蟻看到那個視頻其實頗有感觸,因為每天開著小車在路上走,即遇過「擋路」的腳踏車,也遇過相信是趕著去送貨的羅厘緊跟尾隨,隨時會吻上我的車屁股。能怎麼辦?
心裡OS在罵髒話,也不能怎麼樣,只能看準機會換車道,嫌命太長才會和路霸拚命。
回頭想想,我們的公路在現階段合腳踏車騎士使用嗎?政府大力推動「減少用車」(car lite)的生活方式,鼓勵大家步行、以腳踏車代步,以及搭地鐵和巴士等綠色出行。但如果公路設施不到位,比如說缺乏腳車專用道,那所謂car lite只能是空中樓閣,講爽而已。特別是「兩輪老鼠」和「四輪大象」爭搶公路空間的糾紛成為全城熱門話題時,肯定會對car lite 沒信心。
紅螞蟻小時候就學會騎車了,但從來沒有在新加坡的公路上騎,不只因為騎術不精,更多是覺得不安全。這一次是腳踏車和羅厘爭路,下一次會不會是腳踏車和大卡車或鏟泥車爭搶?一個比一個驚險啊。
基礎建設統籌部長兼交通部長許文遠上個月出席《聯合早報》舉辦的小組討論會上說,如果「減少用車」計劃能取得成效,就有機會把一些車道「收回來」,改建為腳踏車道或加寬人行道等,使步行和騎車更安全,進而鼓勵國人多以這類方式出行。
這聽來像個雞跟雞蛋的問題。人們減少用車才能把車道改為腳踏車道,但不夠腳踏車道供使用,又要怎麼說服人們「以腳車替代汽車」呢?土地資源有限,確實是小國的一大困擾。
許部長還說:「我們能夠做到(減少用車,讓腳踏車道和人行道等設施更安全)嗎?應該可以,當然不是現在或明天,不過在20年內應該可以做得到。」
漫長的20年。
在這之前,所有公路使用者,不管是兩隻腳的、兩輪的、四輪的還是多少輪的,大家就忍著點吧,不想白白在路上丟命,就要相互包容一點。都是公家的路,不是你「阿公的路」,文明出行很重要。在路上要學會忍忍,真受不了的話,就把你錄到的視頻放上網,公開羞辱那個壞司機。大家退一步海闊天空,就能互保平安保安康。
公共運輸法令:sso.agc.gov.sg/SL/RTA1961-R3?DocDate=20180504#pr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