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坐視不理。只要維持99.7%是輕症和無症狀,只要醫療資源充足,那麼感染人數多並不可怕,感染人數越多,越快達到群體免疫。群體免疫不是讓你不生病,而是讓社會對病毒具備一定的抵抗力,讓重症率和死亡率不突破社會能接受的程度。不同的社會對重症率和死亡率的接受程度不一樣。
不是坐視不理。如果病例持續暴增,即便99.7%為輕症和無症狀,0.3%住院病例的絕對人數也可能擠兌醫療資料。如果預見到病例暴增,就會準備重新來一遍「仰臥起坐」。
因此,新加坡政府一直強調,關注的是重症率和病死率。
為何新加坡三月底大開放
新加坡96%以上人口接種的是mRNA疫苗。
已知兩針mRNA疫苗對抗奧密克戎的效力有限,三針mRNA可以大大提高效力,但效力可能在半年後也要開始消退。
新加坡大部分年長者都是在去年九月、十月接種的mRNA加強針。換句話說,到了今年三月、四月,效力可能要開始下降。
如果在效力下降之後受到感染,疫苗的保護力不知所剩多少;如果在疫苗效力開始下降之前受到感染,疫苗的保護力大機率還在,而且還足。
新加坡之所以選擇在三月底大幅度開放,甚至明天(4月19日)還要開放夜場和KTV等娛樂場所,應該與疫苗保護力的這個特性有關。
最後說一下後遺症。
醫學界有各種說法,有說少數人會出現後遺症,最長幾個月就好轉了;有說後遺症會持續半年以上。
有些人很擔心後遺症,但也有些人根本不擔心,該來就來。當然,也有不少外國讀者為新加坡憂心忡忡的,恨鐵不成鋼,說「以後你們一代代都病怏怏的,這樣的國家還有什麼用」。
真是苦口婆心啊,忠言逆耳啊,好人難當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