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擬議通過立法加強對不良內容的管制。
此法案一旦通過,臉書和Instagram等用戶較多、影響力較大的社媒平台將受監管,他們也必須制定程序或採取措施,更好地保護本地用戶,尤其是18歲以下的青少年和兒童。
新加坡用戶會在大型社交媒體平台接觸到種種不良內容,但這些平台主要在海外運作,不受我國管制。一套新法所涵蓋的準則可更有效地管制有害內容,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也會扮演「網絡消防員」的角色,及時針對發布或散播這類內容的平台採取行動。

不良內容包括性相關、暴力、自殘、網絡霸凌、影響到公共衛生,以及鼓勵惡習和犯罪行為。通訊及新聞部長兼內政部11月8日在國會為法案提出二讀時指出,如果這些內容出現在網站,資媒局就能通過現有的廣播法令採取行動。不過,用戶如今主要通過社媒接觸到這些內容,而較大型的平台主要在海外運作,不在這項法令的管制範圍內。
只要新加坡用戶能接觸到這些平台的內容,我們就必須有能力針對平台採取適當行動,保護本地用戶的安全。
政府最初在今年3月提到有意加強對網絡通訊服務平台的管制,打造健康的網絡環境。

網絡通訊服務包括社媒平台、串流服務以及線上遊戲等,但當局目前只決定管制社媒平台。政府調查結果顯示,每五人中有三人通過社媒平台接觸到有害內容,這個比例高於電商、新聞網站或搜尋引擎等平台。
考慮到社媒平台每天有大量用戶自製內容,資媒局不會直接管制所有內容,而是通過網際網路行為準則和社交媒體內容監管準則,降低本地用戶接觸到不良內容的風險。
根據新準則,業者必須提供內容過濾器等工具,也要採取額外步驟保護青少年。他們也須提供用戶能輕易舉報不良內容的渠道,下來每年也要向資媒局提交問責報告。

發布不良內容的業者日後可能面對最多100萬元罰款。被令禁止用戶瀏覽不良內容,卻不遵守禁令的業者,可能面對每日最多2萬元,總額不超過50萬元的罰款。接獲指示的業者,可向通訊及新聞部長提出上訴,但資媒局不會針對私人通信發出這類指示。
當局之前已徵詢臉書、Instagram、TikTok、YouTube、推特和HardwareZone的看法,這些業者也大致認同新法案和新準則。他們對政府致力於通過創新有效的解決方案對抗有害網絡內容表示支持,也同意必須加強網絡安全。
至於哪些業者須遵守準則、準則生效日期以及業者收到指示後須在多少時間內撤下內容等細節,則會在日後公布。資媒局下來也會根據網絡發展定期更新準則。
新準則雖可降低用戶接觸到有害內容的風險,但不能完全阻止這類內容出現。楊莉明指出,這類內容就像火患一樣,會迅速蔓延開來。

資媒局因此會扮演「網絡消防員」的角色。通過新法令賦予的權力,當局可指示任何社媒平台禁止本地用戶瀏覽不良內容,並防止內容通過其他帳戶或渠道傳播。
作為新加坡的媒體管制者,資媒局在評估不同媒體平台內容以及作出保護社群的決定等方面都具備豐富經驗。通過新法案,當局就能更好地確保本地用戶,不受不良網絡內容的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