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在開埠前曾是個荒涼的小漁村,經過歲月的洗禮,美麗的島國如今躍升成赤道上閃閃發亮的小紅點。
這裡已然成為了一塊「香餑餑」,無論是頂級富豪還是高端人才,都在不斷湧入新加坡。
2022年的新加坡首富們,前十就有4位來自中國的新移民。除了富豪來投資、養老、享受生活外,跨國公司也鍾愛小坡島,紛紛搬遷至此,同時也給新加坡帶來了大量的高端人才。因為有優秀的教育資源,來新加坡留學的學生也是絡繹不絕。
來移民、工作、留學的人越來越多,本來國土面積就不大的新加坡居然就這樣成為了全球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國家!
新加坡的人口密度僅次於全球第二小的國家摩納哥,每平方公里就有8698個人!

新加坡人口密度排名,僅次於國土面積第二小的國家摩納哥。
如果你對數字沒啥感覺,對比一下其他城市就會有強烈的感受!
香港特區的人口密度為6819人/平方公里,新加坡是它的1.2倍~
雖然看起來並沒有多多少,但是要知道香港的日常是這樣的...
不是樓擠樓。

就是人擠人。

那麼,你是不是認為,新加坡擁堵的時候,是這樣!這樣!這樣子呢?!

錯!在新加坡,人們最愛逛的烏節路,平時是這樣子的~

即使在居民區里,也很少看到高密度的人流。
看到這個排行,你肯定也疑惑了,平時好像也沒見到這麼多人啊?
新加坡是怎麼藏人的
1.衛星鎮
減少人流最好辦法,就要讓大家儘量「少出門」!
「新加坡城市規劃之父」劉太格意識到,除了居家生活外,購物、工作、教育、醫療是人們移動的主要原因,所以他提出了「衛星鎮」的規劃方案。

舉個例子,新加坡的大巴窯組屋區是這樣設計的~
地鐵站、銀行、商場、社區學校、社區體育館、社區圖書館、公園,都和居民區緊密結合。5-10分鐘內可步行解決各種需求。

這樣的社區規劃幾乎成為新加坡每個居民區的標配。

「衛星鎮」使居民們最大限度地實現了本地化。避免了因為購物、就醫、上學等長距離移動,湧入固定區域造成擁擠的情況,分解了中心地帶的壓力。
2.開放式建築
新加坡的建築擁有開放式的設計。居民區的住宅、醫院、圖書館底層「鏤空」,形成開闊的公共區域,讓人們可以自由穿行。
「空曠」的組屋一樓可以任意行走,避免了人流不得不集中在步行道的尷尬情況。

醫院.......

(盛港綜合醫院)
圖書館等.......

(新加坡國立大學 中央圖書館)
為了最大限度留出「空曠」沒有障礙的平地,新加坡還建設了不少地下與高層停車場。所以,你很少會看到地面停滿車的畫面。

其他很多國家都是在同一路線劃分不同車道,新加坡則是不同線路劃分不同車道。比如步行、徑跑、自行車、電動車等都不在同一方向,以此分流。

3.四通八達的地下網絡
新加坡地下也承擔了相當重要的分流作用。新加坡已被挖到了地下80米。

在烏節路等地區,多個地鐵站是相通的,可以從這一站走到另一站。地下不僅有發達的交通,還提供了很多超大的商場~形成了「地下王國」。

ion樓下的地鐵站,通向各大商場。
4.實行錯峰制度
除了分流以外,還可以錯開出行時間呀~
新加坡小學分時段上課,學生們可以選擇上午或者下午學習。也是相當爽了!

新加坡中央商業區等道路上,還有很多ERP門架,這些門架也足以讓司機們「三思而行」。
ERP是電子收費道路收費系統的簡稱,當車輛通過ERP閘門時,都會收取一定的過路費用,而且越到擁堵高峰期,費用越昂貴。

這樣靈活的過路費收取制度,讓不少司機選擇儘量避免尖峰時段在中心道路駕車。

ERP系統電子閘門分布圖
5.發展公交,限制私家車
偶爾「出遠門」,新加坡建立了發達的公交線路,平均每300米遠就有一處公交車站。(這樣的設計,也使得公交車停站非!常!多!)
政府還貼心的設計長廊,從組屋中穿出,方便無論在驕陽下或是暴雨中,大家都能順利搭乘公交。

作為已開發國家,新加坡的擁車量只有10%左右。
在新加坡,這個月擁車證的價格是醬紫的.......根據規定,它的有效期只有十年。

(圖為7月擁車證價格參考表)
除了擁車證,還有抵岸價、國產稅20%、消費稅7%、排碳量稅、100%至180%的附加註冊費,就算買最便宜的車,加上擁車證,至少消費也要將近10萬新元了。

新加坡特斯拉Model3,加上擁車證,一樣的錢在中國可以買四輛同款車
圖源:sgcarmart
所以大部分的新加坡人,都選擇搭乘便捷的公交。
6.神技能:障眼法!
新加坡有超多綠樹,可以遮擋建築、車、人,給人一種在熱帶雨林中的「錯覺」。
比如說,下圖中的新加坡,因為有雨樹遮擋,如果不仔細看,還以為樹林漫步呢。

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新加坡還推出了很多建築中的垂直綠化。通過綠植的視覺遮擋,真正達到「一葉蔽目,不識擁堵」的妙用。

新加坡保留了很多自然保護區,這些「杳無人煙」的熱帶雨林緊挨著人們的住宅區。
以為自己遠離人煙?

其實你在市中心啦~地理位置了解一下。

7.未來重大舉措
儘管使用了很多解決擁堵的辦法,但是人口的日益增多,還是難以改變人口稠密的事實。新加坡現在開始探索「超級垂直城市」建設,試圖建造高空的綠色花園,來緩解擁堵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