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加坡衛生部6月16日宣布允許民眾在私人診所自費接種科興疫苗後,當地掀起了一股接種科興疫苗的「熱潮」。
根據衛生部信息,共有24家私人醫療機構被指定為科興疫苗的合法供應商,為有意選擇科興疫苗的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和長期准證持有者接種疫苗。
由於新加坡衛生科學局尚未批准使用科興疫苗,接種者不能在「疫苗致傷經濟援助計劃」(VIFAP)下索賠,意味著接種科興疫苗者須自行承擔所有風險及治療費用。同時,接種科興者雖不需支付疫苗成本,但要向診所支付10至25新幣(約50至125人民幣)的諮詢費與消費稅。相比之下,民眾可以在社區等多個地點就近免費接種被納入「計劃」的輝瑞和莫德納疫苗。
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稱允許私人診所為民眾接種科興疫苗主要出於「部分人基於健康原因不能接種輝瑞和莫德納等mRNA疫苗」的考量;新加坡衛生部建議民眾在接種科興疫苗前與醫生討論風險,接種者須簽署知情同意書。

路透社報道,6月18日起新加坡開始接種科興疫苗,民眾積極響應。
與諸多限制相反的是,科興疫苗在當地受到普通民眾的歡迎。在申請階段,不少醫院開通提前預約服務,斐瑞醫院、萊佛士醫療集團、伊莉莎白醫院等診所均表示收到大量諮詢與預約電話;疫苗開打後,當地媒體報道稱多家診所電話普遍占線,收到公眾的電話「過多」且「自早上8點開工起沒有停過」;一些診所外民眾排長隊等候接種疫苗,醫院不得不調集更多人手負責科興疫苗的接種工作。
民眾選擇科興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於認為傳統的疫苗技術更加安心;二是認為中國是抗疫最成功的國家,其疫苗值得信賴。

位於新加坡淡濱尼「+點關懷」診所外連續出現接種科興疫苗大排長龍的情況,一度驚動警方到場。
然而,在出現「科興熱」的同時,質疑也存在。新加坡衛生部醫藥服務總監麥錫威6月18日在政府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記者會上公開質疑科興疫苗的有效性,他表示依據其他使用科興疫苗國家仍然出現較多確診病例的情況(如印尼350名醫生及前線人員接種科興後仍確診),病毒突破科興疫苗防線的風險「相當顯著」,這說明不同疫苗的效能「有相當大的區別」。
麥錫威的言論引起網絡轟動,支持者轉載並強調「這是科學而非政治」,引述「科學數據」稱選擇科興疫苗的智利、塞席爾等國均出現確診病例、住院人數和死亡人數的上升,而選擇輝瑞的以色列卻安然無恙;部分人還借用新加坡「精英主義」的思想,稱政府只想給民眾最好、最有效的疫苗,繼而呼籲民眾選擇輝瑞和莫德納。
新加坡衛生部6月底還表示,未納入全國接種計劃的新冠疫苗還缺乏數據支持其有效性,尤其考慮到防範德爾塔變種毒株,要求接種科興疫苗的民眾在參與大型活動前仍須出示病毒檢測結果,而接種第二劑輝瑞/復必泰或莫德納疫苗超過14天後的民眾則無須檢測。

新加坡衛生部醫藥服務總監麥錫威。
實際上,稍加分析便可發現,許多「科興黑」的說法難以成立。且不說科興疫苗已經得到世衛組織批准列入緊急使用清單,「科興黑」所鼓吹的幾乎全民接種輝瑞疫苗的以色列近期已面臨德爾塔毒株反撲,半數感染者已接種疫苗;不少民眾也發現,即使在英國和新加坡本地,大量的確診病例都接種過輝瑞或莫德納疫苗,只是當地媒體不敢或不能質疑得到政府背書的疫苗罷了。
對於部分醫護人員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的消息,印尼疫情任務小組發言人西蒂(Siti Nadia Tarmizi)近期表示需要進行個人情況調查才能得出結論,且在印尼一些重災區,感染病毒的數百名已接種科興疫苗的醫護人員中「大多數人症狀輕微,而且恢復的很快」。

新加坡的「近鄰」馬來西亞也注意到麥錫威對科興疫苗的質疑,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公共衛生專家瑪麗娜副教授直言不同意麥錫威的言論,她認為必須研究其他因素,包括當地人對標準作業的遵守程度、新變種病毒等;新加坡醫藥服務總監的聲明只是基於印象,而不是來自任何流行病學或臨床研究。
馬來西亞前衛生部副部長李文材、國際醫藥大學副校長拿督洛曼等專家學者也認為科興疫苗已獲世衛組織確認和批准,安全和有效性毋庸置疑,認為輝瑞疫苗好過阿斯利康疫苗或科興疫苗並不科學;在疫苗供應不確定的情況下,最好的疫苗就是現在能接種的疫苗,因為「新冠病毒不會放過任何一個使你感染的機會。」
儘管圍繞疫苗的政治炒作和爭吵仍未有消退的跡象,我們必須認識到對疫苗的政治化是不恰當的,這些並不能提高防治新冠疫情的能力,儘快接種安全有效的疫苗才是當前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