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央視網科技消息,為培訓護士靜脈插管,新加坡中央醫院聯合多家科技公司開發出一套「沉浸式遊戲化」培訓系統,即利用3D列印手部模型,模擬人類手部的皮膚紋理及靜脈紋路。通過佩戴壓力傳感手套,護士可以知道進針的深淺。護士甚至還能與虛擬患者互動並得到實時反饋。練習結束後,還可以通過系統記錄下的各項數據找到不足,加以改進。

新加坡中央醫院讓護士學習新的方法,幫助他們減輕病人對於打針的恐懼。新方法不僅能減少培訓時間,也能讓護士們從虛擬病人身上獲得實時的反饋。
中央醫院新推出一項培訓計劃,取代舊式培訓所使用的矽臂模型。護士可通過3D列印出的手臂練習插管。模型能更好地仿效人類皮膚和血管的紋理。護士戴上壓力傳感器手套也能更好地評估注射插管的深度。護士還可以通過虛擬化身,模擬與病人的交流互動。
將細細的針筒插入患者手背的靜脈。這個稱為靜脈插管的醫療程序看似簡單但想要真正地掌握好卻相當困難。

新加坡中央醫院護理導師王玉婷表示:「我會經常看到很多的病人有很難尋找的靜脈,我們所擁有的這種科技,是帶給了我們的護士很多的積極性。」巫偉聰說:「我們實際上模擬出各種不同的靜脈結構我們可以模仿一個年輕人的手,我們也可以模仿一個年長人士較脆弱的手。而這些都會給護士學員們帶來不同程度的挑戰。」
新加坡中央醫院也將在年底前推出更新版的培訓計劃,將它擴展到其他醫療程序,希望為病人提供更好的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