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貢橋
08西貢橋
1997年落成的「新」西貢橋不是原址。原來的西貢橋是1891年落成,在克里門梭橋附近的新加坡河中游,銜接西貢島與合洛路。西貢島上有屠豬場,所以西貢橋俗稱屠豬廊橋。上世紀80年代末西貢島填土後與河的南岸合為一體,自此西貢島完全消失在新加坡河上,原來的西貢橋也被拆除了。
1988-1989年西貢島考古現場,挖掘出歐洲和中國的陶瓷、玻璃製品、牙刷和裝鴉片的小瓶子等,這些被遺棄的物品為我們打開了另一面視窗:國家的記憶就在河畔,或許也在河床下。

阿卡夫橋
09阿卡夫橋
55米的彩繪阿卡夫橋是座現代的「新橋」,於1997年落成,為橋邊的阿卡夫碼頭留下蛛絲馬跡。19世紀中葉,阿卡夫從葉門來到新加坡經商,集地主、殷商與慈善家於一身。直落布蘭雅山上的阿卡夫別墅是他的家族留下的遺蹟,阿卡夫家族亦捐錢興建回教堂。
阿卡夫橋外型就像當年的舯舡,菲律賓女畫家與她的團隊為「舯舡」塗上52種活潑的顏色和兩千多個水泡。大功告成數個月後,女畫家與世長辭,硬挺的橋體結構上動感的生命力或許可以總結她的一生。

羅伯申橋
10羅伯申橋
除此之外,於1998年落成的羅伯申橋是以市議員命名,位於新加坡河上游,在河上運輸的年代這裡是造修駁船的場所。

若錦橋
11若錦橋
若錦橋於1999年落成,以立法議員陳若錦命名。南岸的若錦路有三間貨倉,曾經為著名的夜總會的落腳處,2016年底夜總會搬遷到克拉碼頭後,這裡才沉靜下來。
12金聲橋
陳若錦的祖父陳金聲是一名出色的慈善家,創建萃英書院、捐款興建蓄水池等。跨越新加坡河上游的金聲橋於1862年建成後,民眾渡河不需要再乘渡船繞遠路,出入方便多了。

水彩畫家周璧珊筆下的新加坡河上駁船苦力工作的情景
13薛爾思橋
薛爾思橋保有不少新加坡的紀錄,比如:它是新加坡最長的大橋,跨度1.8公里;也是獅城最高的大橋,高20米。
薛爾思橋於1982年通車,是以通車前一年完成近十年任期的新加坡第二位總統的名字命名的;這也是當地第一座以前總統名字命名的橋樑。大橋的形象還上了50新元的紙幣上。

薛爾思橋
許多在明信片上看到的新加坡金融區的摩天高樓、城市景觀,視線都是從這座大橋展開的。因此,這裡也是攝影愛好者鍾愛之地。

濱海大橋
14濱海大橋
濱海大橋動工於1994年,完成於1997年,全長280米。大橋連接的兩端都是地標式的建築和環境,南岸是浮爾頓酒店,2002年魚尾獅像搬家到酒店前方,和大橋成了親密的鄰居;北岸是現代風格榴槤造型的濱海藝術中心,大橋和藝術中心的得名都是由附近的濱海灣而來的。

吻基南岸不顯眼的水閘
此外,駁船碼頭南岸還可見到不顯眼的水閘。過去的年代,漲潮時必須將人工水閘關閉起來,否則河水流到南岸的低洼地區,造成戲館街、香港街等街道淹水。退潮時則必須將水閘打開,讓溝渠的積水流入河中。
地處新加坡河口的埃爾金橋,加文納橋和安德遜橋最近共列為新加坡第73座國家古蹟。
(文章來源: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