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顯示,零工的每月支出比收入多約12%。(海峽時報)
作者 王震宇
新加坡媒體日前報道,似乎有更多網約車司機退場投身其他工作的跡象,這主要可歸咎於一個關鍵詞:
不穩定。
除了工作時間不穩定,最讓這些被稱作「零工」(gig workers)的自雇群體頭疼的,就是收入不穩定。一旦找到條件更優質的新崗位,他們大部分人都會選擇轉業。
一項由星展銀行展開的最新調查近日公布結果,當中的數據進一步印證了這些零工所面對的進退兩難處境。
今年5月,星展銀行分析了旗下120萬名非富有顧客(non-wealth customers)的匿名資料,零工被納入調查範圍以內,中等收入者也包括在內。
聚焦那些從事零工的顧客的資料,調查有兩大發現:
零工的開銷往往高於收入,有時還被迫動用微薄的積蓄來應付每日開銷。具體數據顯示,他們的每月支出比收入多約12%。
如果零工們停止工作,可能不到兩個月就沒錢花了,因為他們的積蓄只夠支撐他們1.7個月的開銷,這比去年同期的1.9個月稍有下滑。

星展銀行介於中位數的顧客擁有的積蓄可維持3.5個月。圖為新加坡商業區上班族。(海峽時報)
倘若把上述數據與星展銀行的中位數顧客(median customer)對比,兩者之間的差距會相當大:
扣除每個月支出後,中位數顧客還剩下43%的積蓄,假設他們「裸辭」,所擁有的積蓄可維持3.5個月。
零工受消費稅調高衝擊 這一環開銷甚大
零工在財務上入不敷出原因有二。
① 消費稅調高 + 通貨膨脹 = 物價上漲
星展銀行進行這項調查,是為了探討高利率和通貨膨脹對新加坡人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人民確實受到了一定的衝擊。
一名網約車司機向媒體分享自身情況時說,他每周工作六天,每天約11小時,但每個月的儲蓄只有約500至1000新元。
他坦言,隨著物價上漲,他唯有能省則省,過往會為家裡添購的零食、飲料和器材等,現在會「在購買前先要仔細想清楚。」

儘管新加坡的核心通脹率出現下滑,但不意味著物價正在下降。(海峽時報)
儘管新加坡的核心通脹率,從年初的5.5%下滑至5月份的4.7%,但星展銀行高級經濟師歐文認為,這不意味著物價正在下降,應解讀為「價格上漲速度有所放緩」。
調查指出,其中一個最讓不少零工感到「吃力」的開銷,就是房貸。他們得為房貸償還更高的利息,因而加劇生活成本的緊縮。
雖然調查沒有透露零工在這方面的開銷有多大,卻有指出中等收入者也受波及,那些月入2500至4999新元的銀行客戶,每月都將高達59%的薪資用來償還房貸。
② 顧客也收緊荷包,間接影響零工收入
想一想,消費稅上調、物價上漲,其實能讓很多新加坡人感同身受。
一名送餐員就直言,自年初消費稅上調至8%後,他收到的點餐訂單明顯減少,讓他相信是因不少顧客都勒緊褲帶所致。
這讓他更擔憂,待明年消費稅進一步調高至9%,財務狀況會否變得更糟。

有送餐員發現,自從消費稅上調後,他收到的送餐訂單明顯減少了。(聯合早報)
這也讓一些零工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中:
顧客們因為省吃儉用導致訂單減少,零工們收入進一步下滑,甚至入不敷出必須「吃老本」,無奈工作收入的增幅又遲遲沒有改善。
月入過萬的網約車司機:肯吃苦就不會挨餓
即便星展銀行的調查結果是大多數零工現階段的生活寫照,但還是有例外。
名為Dorson Chua(蔡先生)的獅城網約車司機,本周三(12日)在個人Tiktok帳號上載了一段的視頻,在短短9秒鐘的畫面里曬出自己每星期的收入。




(取自Tiktok)
視頻中可見,他平均一周可賺約2900新元,其中一周加上超過850新元的獎勵金後,收入更高達約3300新元。
綜合他在貼文留言區和接受媒體訪問時的內容,以下是他的「日常」:
每日工作長達12小時,一天內可載到30組乘客
為了能長時間工作,他每天只會休息兩次,每次半小時用來填飽肚子
有調查顯示,網約車司機的日均收入約為200新元。若一周只工作五天,一周能賺取1000新元。由此可見蔡先生的收入確實非一般,也讓不少網民留言表示難以置信。
相信是為了激勵同行和那些努力為生活奮鬥的新加坡人,他在貼文中寫道:
在新加坡只要你肯吃苦,就永遠不會挨餓。大家一起加油吧!
為了能有所回報,努力付出是必須的,但要努力到什麼程度卻因人而異。
畢竟,要每位零工都像蔡先生一樣吃苦耐勞,相信不是人人都辦得到。

政府本周宣布,接受代表零工權益的勞資政工作小組提出的全部建議。(聯合早報)
政府本周剛宣布,已接受代表零工權益的勞資政工作小組提出的全部建議,包括讓零工推選代表,成立專門的組織為群體發聲。
這無疑將為他們帶來更多保障,也望能讓他們的收入趨穩,更好地應對生活的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