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至4月期間,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社會包容計劃 (Social Inclusion Project, SIP)的研究員對新加坡全國範圍內的無家者進行了第二次街頭統計。2021年是新冠疫情的第二年,由於失業人群、貧困人群和因邊境關閉被驅逐人群的增加,許多國家的無家者在這一年裡激增。
本研究是為了跟進新加坡無家者在這困難重重時期的最新狀況。作為2019年第一次全國街頭統計的後續調查,本項目從早期研究中吸取了經驗,通過三項研究戰略擴展了調查範圍:
01 2021年全國街頭統計採用與2019年街頭統計相同的累積計數方法。
02 結合臨時庇護所入住率的行政數據和街頭統計數據,首次計算出了無家者總數。
03 對寄宿臨時庇護所人群進行深入定性訪談,以記錄新冠疫情期間長期無家和住房不穩定的經歷。

▲點擊圖片,收聽全文音頻
調查結果來自街頭統計和臨時庇護所數據:
儘管新冠疫情期間新加坡政府採取了多項措施,新加坡經濟也遭遇了重創,但無家者的總數在2019年至2021年期間並沒有出現大幅變化。街頭無家者和寄宿臨時庇護所的總人數僅下降了7%,從新冠病毒出現之前的1,115人降至2021年的1,036人。
然而,新加坡無家者的類型已經發生變化:沒有常規住所的主要無家者人數下降,而沒有穩定住所的次要無家者人數增加。街頭無家者的人數下降了41%,從2019年的1,050人下降到2021年的616人。與此同時,臨時庇護所入住人數增加了六倍以上,從65人增加到420人。

▲街頭無家者人數基於2019年和2021年進行的兩次全國街頭統計,臨時庇護所數據取自社會及家庭發展部(MSF)提供的各時期月末入住率的平均值。
考慮到病毒阻斷措施要求人們避免外出,而公眾對在公共場所過夜的人格外警惕,街頭無家者人數急劇下降完全在意料之中。與此同時,庇護所入住率的上升反映了庇護所的供應急速上漲,幫助阻斷措施實施期間大量無家者找到住所。阻斷措施結束之後,無家者離開庇護所的比率趨於穩定。
對街頭統計數據進行分析發現,2021年無家者的情況在以下四個方面與2019年相似:
• 從地理上來看,街頭無家者遍布全島各區域。本次研究涉及的25個地區均能觀察到街頭無家者。
• 街頭無家者這兩年的地理分布密切相關。在2019年人數較多的地區,在2021年占據無家者總數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
• 在規模更大、收入水平相對低、屋齡較老的社區,發現更多街頭無家者。
• 街頭無家者多為年長的華籍男性。
兩次街道統計的主要偏差在於無家者的集中程度,無家者從市中心逐漸分散到了住宅區。儘管市中心仍然是無家者人數最多的地區,但其在總數中所占的比例已從2019年的23%下降到2021年的12%。比起商業建築,無家者更有可能出現在住宅區。

▲2021年街頭無家者地理分布情況
掃描下方二維碼,
閱讀更多關於無家者的調查研究

文章來源:Global-Is-Asian, 2022年12月5日,星期一
作者: 西米蘭(Jeyda Simren Sekhon Atac),黃國和(Ng Kok Hoe)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內容來自於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官方機構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