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耀財退休前是建築工程監理員,六七年前開始養成邊運動邊撿垃圾的習慣。(特約張榮攝)
每個星期總有一兩天,黎耀財會到住家附近散步和慢跑。與其他人不同的是,他每次出門運動都會隨身帶上塑料袋和夾子,把沿途的垃圾撿起來。
黎耀財(71歲)退休前是建築工程監理員,六七年前開始養成邊運動邊撿垃圾的習慣,這兩三年來最常到楊厝港彎一帶。他撿過的垃圾除了常見的食物打包盒、香菸盒、紙巾和飲料罐,還有鏡框和拖鞋等,最近也有不少用過的口罩。
2公里路裝滿3塑袋
黎耀財受訪時說,他通常一次會花30分鐘至1個小時,走上2公里的路可以裝滿至少3個超市塑料袋。
談及是什麼觸動他開始這種獨特的習慣,他說,起初看到一些公共場所,包括住家周圍有人亂丟垃圾,他會順手撿起來,然後就這樣越撿越多,變成習慣。
「我覺得撿垃圾是舉手之勞,雖然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但至少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回饋社會。我到日本旅行時看到當地人的環保意識很強,也會自發地維持環境整潔,這值得我們學習。」
盼影響別人重視環保
對於新加坡本地的衛生情況,黎耀財認為,新加坡現在主要還是靠清潔工打掃,再加上用罰款來阻止人們亂丟垃圾,公眾在這方面的意識還須加強。
黎耀財撿垃圾時偶爾會有人上前與他攀談,他說:「一些人對我的舉動感到好奇,問我是不是自發的,有人也會感謝我維持環境清潔。我希望自己的行為能影響旁人,讓他們也重視環境衛生,然後把正確的觀念傳給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