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關卡死活不搬的這個荒謬舉動後來才終止。馬方關卡終於搬離丹戎巴葛。
時過境遷。2011年6月30日,丹戎巴葛火車總站的最後一班列車由馬來西亞柔佛州蘇丹開出丹戎巴葛火車站,服務79年的丹戎巴葛火車站正式走入歷史。
2011年7月1日凌晨12時,丹戎巴葛火車站正式由新加坡土地局接管,原有連接兀蘭和此站之鐵道路線亦陸續拆除,其中一部分就是本文介紹的「鐵道走廊中部路段」。

新加坡交換給馬來西亞的地塊共同發展,馬來西亞方占60%,新加坡方占40%,其中包括位於Rochor梧槽的DUO和位於濱海金融區的Marina One,都是富得流油的地段。

前幾天,有個朋友問,馬來西亞為何要同意讓出這段鐵路?「有一段鐵路直插進鄰國心臟地帶,那可是寶貴的戰略資源啊」,他感慨說。
我說,鐵路易攻難守,如果整段鐵路都在你控制下,那當然是戰略資源;但是,在你控制能力以外的路段,對你是毫無戰略意義的。
其實,這種事歷史上早就發生過了。
1942年,日軍侵略馬來亞,英軍節節敗退。1月31日,英軍從柔佛退守新加坡,同時炸毀長堤,以拖住日軍攻勢。

1942年,駐守在兀蘭,防守著新柔長堤的澳洲反坦克士兵。(圖源:國家檔案館)
後來,日軍強渡成功,建起了橋頭堡,並搭起了工兵橋,從柔佛挺進新加坡。

(日軍進入新加坡。圖源:國家檔案館 Lim Kheng Chye珍藏)
進入新加坡之後,日軍並不使用火車,而是步兵長驅直入。這是後話。
1972年鐵道謀殺案
新馬鐵道還有很多故事。
姑且說兩個。
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火車撞死人的意外事故每年平均會發生 12 起,並不罕見。
1972年,曾經發生一起惡性事件。
那年,4 月6 日晚上 11 時,在紅山附近的惹蘭吉蘭峇勒路段,一列從丹戎巴葛北上馬來西亞金馬士的火車撞到一個臥軌少年,屍體斷為三截,一截是頭部與胸部接連;一截是腹部與雙腳連接;最後一截是靠近頭部與胸部的左手臂到臂彎以下部位。
在法醫初步調查之後,警方按意外死亡處理。不過,法醫很快有了新發現,發現死者脖子有傷痕,是生前遭人用單手或雙手從身後勒緊脖子,以致昏了過去,最後給火車輾斃。換言之,死者臥屍鐵軌只是個假局,實際上,他是遭人謀殺的。
後來,死者身份確定,是14歲印度族賣報少年贊德南。後來經過警方抽絲剝繭,發現是有三個印度族少年搶走贊德南20元之後,合夥將他騙到鐵路旁,將他擊昏,搬到鐵軌上,造成自殺或意外的假象。
另一個是,當年販毒分子從新山乘搭火車到新加坡,會沿途把毒品扔到窗外,讓等候在在特定地點的同謀去撿。 滄海桑田。這些都已成為過去。
只不過,讀一讀這些關於過去的事物,大概能讓我們在漫步鐵道走廊時,多一個觀察的角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