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行街道」,一個全新的交通設施名詞,最近出現在新加坡各大華文媒體。
對於居住在中國大陸的人來說,這個新名字很容易讓他們想起國內的「步行街」,再具體一點,就是建成於1999年的上海南京路步行街 -- 除了大陸實行疫情封控期間,這條長約一公里的馬路幾乎成為了上海商業地位的縮影…… 它最與眾不同的當然是「只有行人,沒有車輛」。
但新加坡的「安行街道」又是什麼呢?
根據新加坡陸路交通局(Land Transport Authority),「安行街道」(Friendly Streets)是一個顛覆了傳統「車輛優先」的馬路:它提供更寬敞的走道,更人性化的無障礙過道,在路面漆上醒目的安全車速標示,讓各年齡段行人和腳車出行者更安全、便捷地出行。

新加坡「安行街道」效果圖 圖片來源:陸交局
該項目計劃於2025年在宏茂橋、武吉巴督西、淡濱尼、大巴窯及西海岸等五個鄰里首先推出,根據試運行情況,再逐步擴展至其它市鎮。
如此看來,「步行街」與「安行街」的區別在於前者說明了「沒有車輛,只有行人」的一種狀態;後者則代表了「人車兼顧,行人優先」的一種理念。
其實,新加坡不乏獨樹一幟的華語翻譯:「老年人」在這裡被稱為充滿愛心的「樂齡人士」;「自行車」在這裡變成了更加直白的「腳車」;而最近,陰雨連綿的新加坡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便是人情味實足的「長命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