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元組跳動的食物中毒風波將公眾的關注再次聚焦於歷年來的食物安全事件。在這一背景下,去年涉及療養院的食物中毒案件也重新引起了廣泛關注。
新加坡位元組食物中毒人數上升至130人,涉事餐廳已暫停營業

事件發生在去年5月18日,當時新加坡衛生部(MOH)和食品局(SFA)接到報告,稱四個聖路加老人護理中心的37人發生食物中毒。雖然其中一人曾被送往醫院,但目前已痊癒並出院。
調查顯示,這37人均曾食用了由Robert Catering Services提供的午餐。衛生部和SFA對位於加基武吉的Robert Catering Services進行了一輪樣本測試,發現12個食物樣本中,包括炒包菜、清炒包菜和紅燒豆腐泡芙的蠟樣芽孢桿菌含量超標。
蠟樣芽孢桿菌是一種食源性細菌,常存在於土壤、植物、昆蟲和哺乳動物腸道中。它可以引起食物中毒,並且因最早的疫情與炒飯有關,被稱為「炒飯綜合症」。在烹飪過程中,這種細菌可以在高溫下繁殖,若食物放置在室溫下則容易滋生。短時間加熱無法徹底殺滅蠟樣芽孢桿菌或中和其毒素。
此次事件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在今年7月31日被處罰2,100新元(約合1萬1333人民幣)。
處罰過輕引發廣泛討論
由於此次事件涉及的是免疫系統較弱的老年群體,許多網友對此處罰表示不滿,認為罰款過輕。

有網友指出,對於高收入的餐飲企業來說,這筆罰款幾乎微不足道。同時,有網友對案件審理過程中的時間延遲表示不滿,批評認為處罰顯得過於「寬鬆」。

另一些網友則認為,新加坡的食品衛生標準近期顯著放鬆,呼籲衛生部和食品局加強監管,特別是在新加坡炎熱的天氣條件下,食物更易變質。

國家食品安全局重申,將繼續嚴厲打擊違反食品安全法規的食品經營者,並採取必要的執法行動。
對於此類案件,一旦罪名成立,可判處最高12個月監禁,或處以最高1萬新元罰款,或兩者並罰。
AY丨編輯
HQ丨編審
網絡整理資料丨來源
Fb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