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貧瘠的新加坡,如何逆襲成為全球最強智慧城市

2020年10月19日   •   7866次閱讀

生存條件最為惡劣的國家之一,新加坡當之無愧。 土地不夠、資源不足,糧食、淡水等基本生存物資都依賴進口,經濟依賴轉口貿易和金融,地處馬六甲海峽,處於國際政治爭奪旋渦。

(圖源:Pixabay)

近日,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髮展學院發布了《2020年智慧城市指數報告》,新加坡被評為全球「最智慧」城市之一,新加坡已連續多年在全球智慧城市排名中位居榜首或前列。

這樣一個原生基礎極度貧瘠的彈丸小國,建國55年來不僅把自己打造成花園城市,甚至沖頂全球最安全、最智慧國家矩陣。

新加坡,怎麼做到的?

謀事

建國之初,積貧羸弱的新加坡懂得充分利用自己的地緣優勢。

海上咽喉要道馬六甲海峽原本由印尼、馬來、泰國和新加坡共同管理,新加坡面積最小,經營卻最為成功。

皆因新加坡法律法規健全,停泊費不高,貨物進出不收稅,補給實惠方便,安全,服務好,辦事效率高等等因素,使其出其不意地一躍成為世界最大港口之一。

(位於新加坡南部的岌巴海港(Keppel Harbour),圖源:Pixabay)

其港口流量囊括了全球近50%的原油和世界五分之一的貨輪運輸,貨櫃吞吐量全球第二。

轉口貿易也因此興起,國際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都需在此交匯、中轉、集散。又因為所處時區的天然優勢,使其很好地彌補了倫敦、紐約金融交易時段的空缺。

1968年以來,新加坡不斷在稅收、外匯、資金流動等金融政策上採取刺激措施,金融服務業迅速崛起,又成為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

積累財富的同時,新加坡也在積極打造軟實力。

自1980年開始,新加坡先後提出了「國家電腦化計劃」、「國家IT計劃」、「IT2000-智慧島計劃」、「信息通信21世紀計劃」、「國家科技計劃」等國家方針,推廣電腦化應用,普及信息技術。

在這期間,新加坡實現了電腦化,在行政和技術層面上解決城市信息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的問題,逐步將信息共享從政府擴展到全社會。

新加坡經濟坐上了火箭,躋身已開發國家隊伍,一時間,「亞洲四小龍」的名號響徹太平洋。

(圖源:Pixabay)

而後,當人工智慧來襲,刻在基因中的前進號角讓迫使其快馬加鞭,以智慧國為目標打造新加坡。

新加坡是全世界最早推行「政府信息化」的國家之一, 在服務深度上位居世界第一,同時也是最早推行智慧化的國家之一。

新加坡從國家戰略布局、政策、資金投入、頂層設計四個層面重倉。戰略確定方向,政策保證背書,資金提供底氣,頂層設計規划具體執行。

新加坡智慧國理念的核心可以用三個C概括:連接(Connect)、收集(Collect)和理解(Comprehend)。

「連接」的目標是提供一個安全、高速、經濟且具有擴展性的全國通訊基礎設施;

「收集」則是通過遍布全國的傳感器網絡獲取更理想的實時數據;

「理解」是通過收集來的數據—尤其是實時數據—建立面向公眾的有效共享機制,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以更好地預測民眾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務。

2006年,新加坡啟動了十年計劃「智慧國2015」。

在公共安全、交通、社區等眾多領域推進信息化和智能化,並在2013年提前完成計劃。當年的IT產業產值達148.1億新元,年增長率高達44.6%。

取得階段性成果後,2014年新加坡的「智慧國家2025」計劃將智慧城市戰略升級,向世界上首個智慧國家進發。

值得一提的是,公共安全領域,新加坡建設了全島統一的城市級公共安全信息平台,視頻系統全島聯網實現網絡融合、信息交互、數據共享、功能協同等。

其中,覆蓋超400萬人的智慧政務系統,將讓新加坡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其國民身份計劃中使用面部驗證的國家,民眾無需身份證,只需刷臉就能享受政府部門提供的服務。

這項技術目前正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新加坡主管部門表示,只要滿足要求,這種技術將會提供給任何想要它的企業。

在細分領域,新加坡還將打造智慧街燈,有意利用現有的10萬盞路燈,建設涵蓋全國的傳感器網絡,在燈杆上裝置傳感器,收集音量、氣溫、濕度、降雨量、水位和水流等數據。

除此之外,新加坡還計劃為這些路燈柱配備面部識別傳感器,以提高新加坡街道的安全性。

新加坡國家研究基金會的五年基金下,總計9億新幣用於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和超級計算機的研究與開發,該研究將持續到2021年。

而以上這些,還只是新加坡人工智慧投入的冰山一角。

謀士

事由士成,永遠不要低估人才的力量。

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戰國時期魏國流落各地的士大夫們,用自己的謀略與才智,幾乎主宰了整個戰國時代。

回到人工智慧層面,如果說資金投入與政策保證AI基本面,那麼人才則決定AI水平和潛力。

新加坡的AI人才培養戰略自下而上、由點及面,從少兒到高中到科研,從通用人才到專用人才面面俱到。

基礎教育上,他們全面推動少兒編程教育,將編程納入中小學正規課程,從小培養學生抽象邏輯思維、創新等能力。

科技公司Landing AI創辦人兼執行長吳恩達認為,新加坡的教育系統讓國人擁有很強的數學和科學能力,讓新加坡具備打造人工智慧生態系統的穩固基礎。

國際經合組織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有「教育界的世界盃」之稱,在其國際數學和科學評測趨勢測試中,新加坡常年排名第一。

在高級人才上,新加坡不惜千金買「姚巍」之繁華,2017年,推出「國家人工智慧核心」(AI.SG)計劃,在未來5年投資1.5億新幣。

AI.SG 計劃將教授約10000名從高中生到在職成人基本機器學習。政府希望,新加坡人能夠使用AI通用技術參與未來AI驅動型經濟。

在專用人才上,除了獎學金培養人才,也積極為人才打造上下求索、一展拳腳的AI實驗室。

新加坡國立大學正在將現有的互動和數字媒體研究所轉型為智能系統研究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4月也宣布,將成立新的數據科學和人工智慧研究中心。

巧借外力是新加坡的傳統,人才培養上也敞開懷抱與世界著名科技企業合作。

阿里就在新加坡與南洋理工大學開設了中國以外的第一家聯合AI研究所,Salesforce則在新加坡開設了其帕洛阿爾托研發中心之外的首家人工智慧研究中心。

除了本國培養,新加坡也廣泛吸引國際人才。

據《新加坡R&D國家調查》顯示,該國外籍科學家和工程師占總人數的比重約為29%。

在一以貫之的人才培養下,新加坡的AI界彬彬濟濟。Element AI《2019年全球AI人才報告》調查顯示,新加坡AI人才領先於大多數國家,每10萬人就有5位AI會議作者。

譬如新加坡工程院院士、依圖科技CTO顏水成,他同時也是IEEE Fellow、IAPR Fellow、ACM傑出科學家。

顏水成2008年加入新加坡國立大學後,帶領團隊發表了近 500 篇文章,引用量超過4萬次。另外,顏水成團隊還取得過計算機視覺競賽PASCAL VOC和ImageNet7次冠軍或提名獎,並逐漸成為NUS的機器學習和計算視覺領軍人物。

顏水成的一位得意門生馮佳時也不得不提,他目前擔任NUS機器學習與視覺實驗室負責人。

馮佳時曾獲ICCV』2015 TASK-CV最佳論文獎等國際獎項,還擔任ICMR 2017技術委員會主席。其已在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領域發表論文60餘篇。

再譬如,阿里AI Labs首席科學家王剛、 AI Labs計算機視覺首席科學家譚平、優必選人工智慧首席科學家陶大程等人都有著深厚的新加坡學術背景。

Element AI的此份報告中還顯示,全球女性AI人才不足,但新加坡以23%的比例位居世界第二。

其中包括澎思科技首席科學家、澎思新加坡研究院院長申省梅。作為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領域少有的華人女性科學家,她曾任新加坡松下研究院副院長,累計專利300餘項。在基於深度學習的人臉識別、行人檢測、Re-ID、智能機器人等等領域均取得了世界頂級成果。

顏水成、馮佳時、王剛、譚平、陶大程、申省梅等人之外,目前新加坡已有近20萬名信息技術人才,且數量每年都穩中有升。

謀式

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產業資金投入大、研發周期長、見效慢,新加坡完全可以用更少的金錢從中國等國購入性價比高、技術強的產品和服務,但新加坡依然籌謀幾十年,不遺餘力死磕AI。

這是新加坡的無奈之舉,也是狼子之心。 正如前文所述,新加坡的底子薄,條件差。國狹人稠,生存物資匱乏之甚從新加坡人當初自嘲的「只有空氣能自給足」中可見一斑。

土地和自然資源的缺乏導致經濟結構失衡,三大核心產業金融、轉口貿易和旅遊,都是世界經濟的晴雨表。國際形勢惡化、世界經濟下行,以及一場疫情,都能威脅到新加坡命門。

引起為傲的金融中心和新加坡港,不足以給予新加坡安全感。

政治上,福也馬六甲,禍也馬六甲。獨特地緣環境,使這片窄窄的海峽成為了美國、日本、中國、印度以及俄羅斯等大國的利益交織點,多重勢力的交疊,使新加坡面臨巨大的政治壓力。

新加坡在一隻華麗但並不堅固、安穩的船上,船毀人亡的風險讓新加坡惶惶不安。

新加坡深知自己比丘之身無力正面對抗大國,如果不尋得傍身之技,新加坡可能將是一顆隨時可被遺棄的棋子。

先天不足的新加坡從來都明白,無限爆發力的科技是唯一的出路。

憂慮、進取新加坡人並沒有被一眾壓身之難打退,甚至,擁有無限爆發力、不受原生條件桎梏的AI讓它有了更大的野心。

對於經歷過經濟騰飛的新加坡而言,"亞洲四小龍」顯然已經安頓不下它跳動的心,全球第一個「智慧國家」才是它預想中的牛頓之果。

科爾尼公司預測,到2030年,AI將為新加坡經濟帶來1100億美元,相當於新加坡2030年GDP的18%。

除了給本國帶來的直接利益,新加坡更想通過第一個智慧國家獨創「新加坡模式」,引領世界,從而獲得空前的財富、地位和安身立命之所。

打通雲邊端,布滿全國每個角落的傳感器,為新加坡織成一張智能之網,源源不斷地獲取實時數據,雲端實時分析數據,預測民眾需求,將更好、更智能的服務輸送到安防、交通、醫療等等領域。屆時,新加坡將成為一個高效智能的機器。

一旦新加坡的智慧國成功,千金買賦者將紛至沓來,複製到全球的新加坡範式,將為其帶來不可估量的利益。

新加坡憑什麼安頓它的野心?

第一個吃螃蟹,敢不敢是一回事,能不能是另一回事,逆襲的新加坡,再次讓自己拿到了號碼牌。

AI的前提是資金的比拼,一個窮國永遠成不了AI大國。過去幾十年,新加坡已經利用地緣優勢逆風翻盤,手握經濟資本。

大規模的資金投入能決定一個城市或產業的下限,但無法決定其上限,成就新加坡未來的,首先是地緣優勢,更是新加坡一次次變劣為優,轉危為安。

國家狹小這一被詬病的原始條件,卻成為新加坡發展AI和智慧國家的王牌。

正因國小,智慧城市的高效利用一切資源、最大限度發揮資源效能命題,也正是新加坡的核心訴求。智慧國家,新加坡來得比任何人都迫切。

正因國小,新加坡可以以靈活的身段在各個細分領域砥志研思,隨時隨地試錯,更小的沉沒成本讓其不為試錯代價所累,這一點,就已經讓難轉身的大國望塵莫及。

正因國小,其體量是智慧城市的最佳樣本,但作為一個國家,新加坡可以全權主導、統籌決策,以舉國之力重倉AI。而其他隸屬於國家的城市,都有國家羈絆,也不可能獨占所有資源。

落地、實踐,這個人工智慧發展最需要的東西,在新加坡,可以俯拾即是。

1/2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2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1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063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8892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3591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249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