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別國無法比擬的客觀優勢,新加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占據主觀優勢。
李光耀曾評價自己,無論「硬體」(由先天決定)多麼好,沒有「軟體」(靠後天培養),「硬體」也不會有多大的用武之地。事實上,於人、於國皆如此。 新加坡後天打造的軟實力,都在為人工智慧鋪就花路。
世界銀行發布的《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中,新加坡的營商便利性在全球排名第二。優越的營商環境,能吸引各個領域和整個產業鏈的AI公司,從而更容易打造一個AI生態王國。
新加坡的稅收制度給予科技公司優厚待遇,比如政府對技術先進的企業可免徵5-10年的企業所得稅。這不僅優化企業成本,也激勵企業力爭上遊。
智慧財產權對AI科技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加坡,企業可申請和享受全球智慧財產權保護。尤其是金融科技和人工智慧行業,根據新加坡政府的專利優先計劃(簡稱AI2),授予專利的時間最快可達六個月。
科技公司只需埋首創造,新加坡是其成果的堅強後盾。
另外,新加坡嚴格的法律制度,高效、廉潔、專業的文官集團,都為舉世稱道,這些都為AI發展保駕護航。
小國新加坡,強國新加坡
據《聯合早報》,位元組跳動將以新加坡為戰略據點,未來三年投資十億美元,向亞洲其他地區和全球市場擴張。阿里也擬在Grab投資30億美元。阿里、位元組跳動之後,騰訊宣布將新加坡發展成為它的亞太業務中心。
目前,有7000多家跨過公司的總部設在新加坡。
新加坡穩定的政治環境、低腐敗率和公共機構的公開透明,以及穩健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健全的司法體系,對全球企業、資本與人才都具有極高的吸引力。
新加坡沒有大國幅員遼闊的土地,沒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礦產等等資源,沒有大量廉價的勞動力,不能發展獨立的工業、農業體系,它只能夾縫求生,依靠地緣優勢和身份,以柔軟的身段左右逢源來換取發展空間。
新加坡雖是小國,但有大國尊嚴,這份尊嚴讓他們不甘安守一隅,讓他們不曾停歇。新加坡國民的秉性也在困境中塑造得更加頑強、創新、進取。
新加坡充分發掘後天「軟體」的效能,獨立五十多年來,人均GDP翻了一百多倍。
以狹小的國土面積和惡劣的條件,把自己從十八線的配角,發展成在一眾大國中擁有姓名的響噹噹人物。
如今無論是經濟、科技、政治還是文化,新加坡的地位都不容忽視。新加坡也許不是大國,但無疑它以有限的先天條件讓自己變成了一個強國。
島國缺乏的安全感,給了他們奮發進取的動力,人工智慧、科技的強盛,又反過來給予新加坡人安全感。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髮展學院發表的《2019年世界競爭力年報》,新加坡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
從一個被驅逐的小港口,蛻變成已開發國家和世界金融中心,內外兼修、天時地利人和,新加坡的人工智慧夢安能不崛起?
新加坡範式的野心,來得理所應當。
(作者:余快,感謝公眾號AI掘金志 ID HealthAI授權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