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新加坡,你可能會想到這樣一位華人,李光耀。
他的故鄉在中國廣東,是一名華裔,而他卻用畢生精力注入新加坡的政治與經濟發展上,因此也被稱為新加坡之父。

李光耀是新加坡的開拓者,其地位就好像華盛頓在美國的影響力一樣,都屬於一個新時代的領路人。
李光耀引領新加坡走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李光耀雖然身為中國人,並且能夠說中文,但他卻公開表示過新加坡不適合學中文。
此話一出在當時褒貶不一,有的人說他「忘本」,有的人支持他,因為中文「確實」太難,很難被全民普及。

從他鄉求學到國家總理
李光耀在踏上去英國的征程之前,就有了一定的西方思維,這不僅得益於他的好好學習,而且得益於他的家庭環境、他的啟蒙老師、他的祖父。
因為李光耀家境比較富裕,所以李光耀從小就被安排在新加坡上學,便於培養不同的思維能力,日後更全面的看待問題。

李光耀初高中都在一個學校就讀,他在中學成績出類拔萃,獲得了老師的認可。
李光耀也順利的考入了英校萊佛士書院的高中部,成為了初高中連讀的學生。
此外,李光耀在留學的過程中,成為了「舉世皆醉我獨醒」的新加坡人。
他開始琢磨並懷疑英國移民的真正目的,開始揭開英國殖民的面紗,開始揭露資本主義的獠牙。
此時的他可謂看清了當時英國殖民統治的目的,就是讓新加坡淪落為他們的「傀儡」。

李光耀當然不想新加坡從此活在英國的殖民下,此時的他便產生了一種新的思想,便是讓新加坡脫離英國統治,擁有自己的主權和話語權。
誰曾想到,當時的這個想法要他畢生的精力去實現。
李光耀的愛情故事
在書院學習時一位溫文爾雅,風度翩翩的女性就吸引到的李光耀的目光,愛情悄悄的造訪了李光耀,李光耀也緊緊抓住了這次機會。
兩人在書院共同學習時便很投合,之後在英國一起學習的時候,彼此了解更加深入。

英國之旅算的他們愛情的「催熟劑」,使那羞澀的愛情逐漸成熟,開花結果。
結婚後的八月份,李光耀從英國回來,有一次踏上故土的他,再也不想離開。
新加坡給他的溫暖使得他想留在這裡,於是李光耀在新加坡找了一份律師工作,成為了一名律師。
李光耀走向政治道路
1952年,是李光耀走向政治道路上重要的開端。
當時比較辛苦,賣力卻工資微薄的,當屬郵差,所以郵差們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罷工,背後的律師正是李光耀。

以郵差為代表的工人階級想要鬥爭,必須通過律師與政府談判。
在其他律師眼裡,這簡直是天方夜譚,誰敢與政府作對?可是李光耀獨具慧眼的發現,這是一個難得的,良好的契機。
於是他「請纓」出戰,為工人階級爭奪利益,與此同時,為了不讓罷工事件升級和談判的正常進行,李光耀也不斷的為工人做思想工作。

李光耀成為新加坡總理
1954年,人民行動黨成立,人民行動黨主要以人民為基礎,是憑藉李光耀積累的工人階級資本,與一些留學生所開辦的政黨。
經過選舉,人民行動黨脫穎而出,成為新加坡名聲顯著的第一大黨。
1959年6月30日,李光耀擔任新加坡總理。

李光耀之所以能成功當選原因,是因為新加披自治邦成立後,人民行動黨有著很高的民眾呼聲。
小結
畢竟只在國外學習的經驗是不夠的,當時年少有為的李光耀並沒有想到在新加坡獨立後,有多少西方列強盯著這塊肥肉,新加坡成立後的局勢不容樂觀。

此時的新加坡可謂是內憂外患,不僅要打理好內務政黨的事情,而且要處理好國際關係,只是怕李光耀心有餘而力不足。
新加坡未來的發展道路眾說紛紛,但李光耀永遠是新加坡國父,也算是華人的驕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