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華人富商與一座堅持27年的海外華文大學

2019年09月23日   •   6萬次閱讀

在東南亞,曾經有這樣一所大學:它由千千萬萬試圖興辦高等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的華人共同捐資設立,以華文為主要教學語言。它名義上的首任校長是林語堂,著名作家蘇雪林、凌叔華、徐訏曾為其授課。它1956年3月正式開學,存續至1980年。它培養出超過一萬名畢業生,從中國大陸到加拿大多倫多,它的校友遍布世界。它當年的宏偉行政樓,被列為新加坡國家保存古蹟。

它就是南洋大學。

這所大學曾經經歷過無數坎坷,只存續了短短的二十餘年即告消失,但它對東南亞尤其是新加坡華人社會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在那個特殊的時代,在新加坡這個特殊的地點,南大人以及「精神南大人」留下了無數的傳奇故事。這些故事一定還在老一輩的新加坡華人心中迴響,它是一段振奮人心卻又令人黯然神傷的回憶。

2014年4月,中新網發出了一條新聞:南洋大學校友會中國聯絡處日前在集美陳文確陳六使陳列館成立,陳嘉庚、陳文確、陳六使家族後裔及南洋大學校友代表70多人來到集美,參加揭牌儀式。同時,南洋大學舊時光回顧展在陳列館舉行,海外鄉親邊參觀邊回憶南洋大學舊時光。

陳文確陳六使陳列館

提到南洋大學,不能不說起在其創辦過程中發揮極大作用的著名華人企業家——陳六使。沒有陳六使,也許就沒有南洋大學。

陳六使的人生經歷使他恰恰好成為南洋大學的那位大功臣。1897年——這是甲午海戰之後的第三年,中國正在支離破碎之中——陳六使出生在福建省同安縣集美鄉。他的家庭窮困,以務農和捕魚為業的父母在1902年去世,那時陳六使不過五歲,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他在陳嘉庚捐助的集美學校念書之後,19歲前往馬來亞投奔剛紮下根的三哥陳文確,他進入了陳嘉庚的橡膠公司。

在28歲的時候,他和陳文確趁著橡膠市場大好,建立了益和樹膠公司。短短十餘年間,益和從小巧騰挪到大張旗鼓,竟然成了馬來亞數得著的橡膠公司。1937年,陳六使擔任新加坡華人樹膠公會主席。

陳嘉庚似乎是陳六使的「偶像」,他是不是在有意無意地模仿陳嘉庚這位傑出的鄉黨呢?在事業上,他從陳嘉庚的橡膠公司起步,之後他做了一輩子橡膠生意。有了資產之後,他跟著陳嘉庚捐助華人公益事業:陳嘉庚創辦的廈門大學,曾經就讀過的集美學校,他都捐了款。1939年,陳嘉庚建議中華總商會興建中華大會堂及圖書館,他認捐20多萬,約占所需經費的四分之一。

陳嘉庚銅像

1950年,陳嘉庚回到中國,陳六使繼陳嘉庚之後成為新的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此時他還是馬來亞橡膠公會主席、新加坡福建會館主席。這時候陳六使53歲,他的人生到了暮年,實際上他的生命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二,但他的視野、他的想法突然就不一樣了。他不但要以通過中華總商會與英國殖民當局溝通,為華人爭取獲得當地的公民合法權利,他還要想想,南洋百萬華人如何進行文化傳承?

在英殖民當局的「英文至上」政策下,華校的生存情況並不樂觀,華校學生的升學問題極其嚴重。唯一設於新加坡的馬來亞大學根本不收華校生,他們讀完中學之後難以進行深造。陳六使曾經寄希望於馬來亞大學「洗心革面」。1950年,馬來亞大學聲稱要開設中文系,他一口氣捐了30萬元,但實際上這個中文繫到了1963年才招收第一屆學生。

馬來亞大學中文系的時光走廊,圖片來自馬來亞大學中文系網站

陳六使想,那我們就自己辦一所華文大學吧——我們可以「眾籌」。

1950年9月9日,福建會館為轄下學校舉辦義演籌款,陳六使出席致詞時說:「余希望華僑在馬來亞創辦一所大學。目標求其五年內成立,五年不成則十年。」

新馬社會沒有什麼反響。原因也許是出在陳六使身上——他這個號召者,剛剛被人故意燒了樹膠廠。這個膠廠有上千工人,除了辦公室,全廠煙房、烘房、機器房、工人宿舍等等全燒得精光,存膠被燒約5000噸,總共損失超過1000多萬元。幸好曾經辦理過保險,但理賠之後還是損失300多萬。陳氏兄弟被一把火傷筋動骨,為了重建膠廠,陳家兄弟向銀行貸款700萬。

過了兩年,陳六使緩過氣來,他依舊念念不忘辦一所華人大學。1953年1月,他在福建會館的會議上舊事重提,他說,「此次再事提倡,並非表示余為富裕之人,社會人士咸認辦馬華大學是必須創辦,余當傾余之財產與僑眾合作,完成吾中華文化在海外繼往開來之使命。」

原來在陳六使心目中,這是「使命」。什麼是使命,就是沒有道理可講、一定要完成、不可放棄的重大歷史責任。益和樹膠公司是他的產業,但未必是他的使命,然而華文大學,是。

使命的鼓舞力量是無窮的。

圖片來自新加坡福建會館網站宣傳片

新加坡福建會館不是一家普通的會館,它不是用來喝茶、聊天、打尖住店的,它是一個很有力量的民間團體。由它捐助、主持的華校有好幾所。做教育,福建會館是認真的。

我們不知道陳六使是不是曾經暗中綢繆。當他在1953年1月16日提出倡議之前,他已經以福建會館的名義在裕廊路拿下了一塊地皮,當他的倡議獲得福建會館通過之後,1月23日,他就以福建會館主席的身份宣布為這所新大學捐助520英畝地,這就是雲南園。

在兩年前沒有激起多少波瀾的華文大學建校倡議,這次突然就引爆了新馬華人們的熱情。男女老少們都沸騰了,地皮有了,缺建校經費是嗎,我!們!湊!

你們拿什麼湊,你們這些窮人。你們知道開辦一所大學要多少錢嗎,修一棟圖書館要多少錢你們知道嗎……

人多力量大,眾人拾柴火焰高!樓,總有修完的時候,錢,卻是掙不完的。

圖片來自胡興榮《記憶南洋大學》

於是南洋大學就成了世界大學史上最獨特的大學之一。從來沒有哪所大學,是靠著千千萬萬的人們一分一厘湊起來的。在南洋大學的捐款名錄中,我們第一眼就看到了陳六使的名字,但是我們也看到了:

全星中學畢業班(1954) 62596.03

這3分是誰出的?我們可以想到那是陳舊的分幣,它也許被攥久了,沾上了汗水,它也許是鋼鏰兒,響亮地落盡捐款箱裡。它來自新加坡1954年的華校畢業生遊藝大會收入——3分錢,捐給這所夢想中的大學,也許畢業生們正在焦急等到自己搖身一變再做一次新生呢!3分錢買不到窗明幾淨紅牆綠瓦,但哪怕它能變成一棵草搖曳在雲南園裡,那也是極好的。

德士司機聯合會 31003.51客屬總會義演 25416.00三輪車工友同業會 21660.51

這些同業會、聯合會背後,遠不止一個人。那是1577名三輪車工友為南洋大學義踏一天的收入。德士司機聯合會呼籲全新加坡的的士司機義駛。這3.1萬元是1095位司機捐來的收入,他們開著800輛的士,一趟一趟加起來,總共掙到了這麼多錢。此外,還有義演、義唱、義賽、義畫、義展、義賣、獻薪……理髮業同人舉行義剪、義電,「星洲舞女」協會在1953年5月4日起一連五晚,在五家舞廳為南洋大學「義舞」。甚至還有駁船和電船為南洋大學義載……

怡保三輪車夫義踏

南洋大學就是這麼「義」出來的。我們今天可以從大量關於南大建校的文字中體會當年華人們為了建立南洋大學而捐款的熱情。曾任教於南大的著名作家韓素音,在其著作《吾宅雙門》中說:

1953年2、3月間,全馬來亞的270個華人團體和俱樂部都參加了這一建校計劃,南洋大學誕生了。所有的人都捐了錢,百萬富翁們捐了幾百萬元,新加坡巴殺的小販們每個人捐出一個星期的收入。有多少煎蛋餅、蟹肉和各種麵條報效給了南洋大學?新加坡和馬來亞的三輪車夫把三天踏車所得全捐給了南洋大學,他們做出的犧牲最大,因為他們那麼窮。割膠工人也蜂擁前來捐款,他們知道他們的孩子永遠也上不了大學,但這是一種表示自己文化身份的姿態,是一件極其了不得的壯舉,人人都必須記住。

素音

很多很多年後,新加坡華人作家張揮寫了短篇小說《獅城舊事》,述說了1953年老實敦厚的三輪車夫阿祥和美麗動人的舞女白笑為南洋大學捐款事件。其時張揮不過11歲,小說分為「白笑的夢」和「三輪車夫之死」兩部分,充滿著新加坡華人對當年眾志成城的回憶,或者說想像:

他現在還記得很清楚,那時,他在三輪車的車把中央插了一面「為南洋大學義踏」的小旗。小旗一路上在風中翻翻轉轉。白笑那晚的興致跟他一般高。她一面用手去撫弄那面小旗,一面告訴了他舞廳里的姐妹如何彼此笑謔對方的偉大。為了籌集南大基金而義舞,連平時坐慣冷板凳的幾個姐妹也突然生意興旺起來,跳到腰酸背疼。

小說中,舞女白笑有一個五歲大的兒子,她說「將來南洋大學建起來了,我希望他有能力考進南大。」當張揮寫下這篇小說時,南洋大學已經風流雲散十一年。但這些「義」事,仍然縈繞在他的眼前。

新加坡作家張揮

這是由的士司機、舞女、三輪車工友等等無數「草根」所建立起的大學。他們窮,但他們還有根,他們還有夢想,而且,他們還很善良。當他們聽著年輕的華校學生大聲朗誦《南大頌》時,也許他們眼中會有淚水流下:

半島上/父母親在呼號/「我們的兒女/要受華文教育/我們的兒女/要做有用的人!」半島上/教師在呼號:/ 「華文教育/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祖先們辛苦地栽培/絕不能讓人消滅!」……建立南大/是一把火/燎亮了這土地/是一把火/燃燒著/大家的心!

林語堂先生轟轟烈烈地來了,又轟轟烈烈地走。

1954年10月2日下午4時10分,59歲的林語堂攜妻帶女飛抵新加坡,1955年4月17日下午1時20分,林語堂啟程離開新加坡,兩次都是陳六使及南大執委會全體委員到機場迎送,場面極其盛大。這一次,他在新加坡一共呆了半年,來的時候清風朗月,走的時候拿了十萬美元。林語堂先生瀟灑了一生,唯獨在這件事上頗不光彩。徐訏在《追思林語堂先生》中說:「拿一筆很大數目的賠償而走,這不是老莊也當然不是孔孟之道。」也許徐訏還有一句話沒有說出來:這筆賠償本不是該得的。

林語堂

南洋大學的校名定下來了,這是《南洋商報》貢獻的名字,以紀念先輩南來開荒拓土的功績。廣大華人民眾踴躍捐款,但大頭還得陳六使這些富商來出。陳六使認捐了五百萬叻幣,約一百六十七萬美金——當時的1美金,大約能摺合現在15美金的購買力。所以我們也可以換算為:陳六使先生認捐了1.7億人民幣。這還不包括他以福建會館名義贈送給南洋大學的地皮等等支出。

1/4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3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379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6669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5472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3933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